巴勒斯坦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赢了再打


《孙子兵法》是大浪淘沙余下的经典,若干年来,不论是征战沙场的将相,还是挥毫泼墨的文豪都曾拜读注解过此书,现在这本《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是通俗版,也是华杉先生经过多年研究和自身经历,结合曹操、杜牧、陈皞等十一位传世注家的精髓的成果。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作者非常贴心,全文逐字句详解,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每章末还附录了所述原文;同时,他抓住兵法根本思想,通过个经典战例,将《孙子兵法》的原意剖析得详尽且透彻。下面是作者阅读兵法的三点体会——

(1)赢了再打是《孙子兵法》思想的核心

咱们往往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并列在写,有时候并列为一本书《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国内的研究《孙子兵法》的都是一些学者,有的学者说“兵者诡道也”,就是阴谋诡计,说兵法就是讲兵不厌诈,都是讲诈术,讲诡道的,实际上《孙子兵法》完全不是。《孙子兵法》的 篇就是“计篇”,但是《孙子兵法》的“计”,不是三十六计的“计”,是计算的“计”,叫“五事七计”。“五事”即“道、天、地、将、法”,分别指*治、天时、地利、将帅素质、*事体制等五个方面。而“七计”是由“五事”演绎而来,是指从七个方面,比如从双方*治清明、将帅高明、天时地利、法纪严明、武器优良、士卒训练有素、赏罚公正来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整个就是比双方的国土的大小,人口的多少。因为国土、人口就决定了你的兵力,及其实力的对比。然后再比较双方的*治,主孰有道,两边的国君到底谁*治更好,谁更有领导力。然后两边的大将,你这边是什么将,你这边是什么将,是不是有能力?*令是不是整齐?这个“计”是一个什么呢?是一个SWOT分析,就是管理里面讲我们优势、劣势、机会、威胁。通过这个比较之后,来看有没有胜算,叫多算者胜,少算者败。

六十分算以上算多算,打六十分,我六你四,那我就多算了。知胜负而后可以举兵,我算下来我有胜算我才能打,没胜算我不打。所以《孙子兵法》首先研究的不是战法,是不战之法。不是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吗?其实整本书处处都在讲不战,所以兵法讲的是先胜而后战,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是胜中求战,和战中求胜的区别,我把它总结为四个字叫“赢了再打”。

(2)“以正合,以奇胜”,是《孙子兵法》被人误读最多的一句话

基本所有人都会讲“以正和,以奇胜”,我一次就得胜了,那个字不念qi,念ji,和奇袭有关,但本质不是奇袭。“以正合,以奇胜”是什么呢?就是打仗叫做“分战法”。所以打仗的一定要分兵,不管你有万人还是有20个人,都必须要分兵,不能挤在一堆,不分就输,分才能赢。分兵就分成正兵和奇兵,为什么念ji呢?是数学上面偶数奇数的奇,又叫余奇,余就是多余的,奇兵就是预备队。什么叫“以正合,以奇胜”呢?就是正兵合战,在关键的时候投入预备队决胜,统帅在山岗上站着,看差不多,好,预备队上,这就叫“以正合,以奇胜”。你可能一正一奇,也可能一正两奇,这个是可以变化的。所以,正奇之间是没有界限的,是可以相互转换的。预备队上去了,但是我把那左翼的撤回来,上去的奇兵就变成正兵,撤回来的正兵变成奇兵了。所以你以“以正合,以奇胜”去看,好多仗你都看懂了。

看一个战例,韩信背水一战。

这个大家都知道,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把士兵放到背水一战的地方去,后面没有退路,拼死往前冲,就赢了,大家都是这么理解背水一战的。我们详细来看,背水一战不是这样的。当时赵国陈余大概有20万到30万兵在井陉口在那个地方囤着,韩信带了两三万兵,甚至不到两万。当时有一个叫广武君的人,给陈余献计,说你分三万兵给我,我去井陉口设埋伏,韩信一来我先放他过去,然后两边一堵,把他堵在井陉口(一条很长的山谷,就在河北石家庄),两头一堵,饿都把他们饿死了,十天之内就把韩信的人头提来见你。但是陈余不愿意分,说不用,韩信就那么两三万人,我们十个打一个,撵都把他们撵死了。

韩信派出间谍暗中打探,得知敌人没有派伏兵来,就大摇大摆出来了。出来了之后他怎么来分兵呢?他分了一正两奇, 支奇兵先埋伏,两千人先出去,藏在哪不知道。他带着剩下的人,说今天咱们早点开战,破了赵国咱们开早饭。大家想,主帅牛B吹的天大,什么时候开早饭都给你算好了,就是肯定赢呗。韩信带着部队出来,派了一万人,说你们去河边列阵。赵*看了大笑,一万人在河边,我们一冲过去不全把他们挤下去淹死了吗?就在阵地上面笑话他们。这一万人在列好阵之后,韩信自己带着兵马,大张旗鼓地举主帅的旗子耀武扬威地冲上去打了,这个时候韩信自己是正兵。投入战场的是正兵,还没打的预备的都是奇兵,记住这个原则就好了。你拿足球赛来看,足球赛永远都是一正十奇,带头的是正兵,剩下的十个全是奇兵,球在谁手谁是正兵。韩信这样冲上去自然打不过了,就对丢盔弃甲往河边跑,赵*他们一想为什么往河边跑呢?但主帅的旗子得到之后会得到很大的赏赐,所以我们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韩信是舍不得自己套不来狼,他把自己做饵。兵法里面还有一条叫“饵兵勿食”,对方明显是拿来做诱饵的兵你别吃,但是韩信把自己做诱饵的时候,顾不了那么多了,把他吃下去赏赐太大了,满地都是战利品的时候,赵*主营里面的兵看到了也要进来抢,抢到一个可以回去领赏了,所以主营都空了。韩信跟水边的一万人合兵一处,再打过来,现在是一正一奇,水边的奇兵已经参战了,变成正兵了,还有一支埋伏的奇兵还没出来。但合兵一处再杀回来,这样充其量一万多人,也打不过三十万人的。但由于赵*营里面的人已经空了,这个时候韩信两千人埋伏的奇兵,就冲进去夺了*营,夺了*营之后把赵*的旗子全拔掉,然后插上汉*的刘邦红旗,开始喊赵*败了,赵*败了。赵*回去一看营没了,也不知道里面只有两千人,就慌了,慌了之后兵就溃退一跑,韩信再杀过来就大获全胜了。

看了整个战例之后,你就知道古代的仗是怎么打的,这一个正奇的转换就理解了,那根本不是背水一战的事。如果两万人背水一战基本上就被人赵*全撵下去了,所以我们理解的背水一战实际上是一个误会。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人都想去知彼,不知道主要问题是不知己

兵法里面有一点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里面又是一个理解的误区,我们刚刚说“以正和,以奇胜”,在“奇”(ji)上面是理解的误区,因为贪巧求速,都想一招致敌,那是所谓花小钱办大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又有一个什么样的误区呢?就是都认为自己要知道别人。知己知彼嘛,知己我是知道的,我关键是不知道别人,所以都想知道别人。实际上我们 的问题都在于不知道自己,而不在于是不知道别人。而且别人也没法知道,你要想知道别人的时候,他还制造一些假象来误导你,你得到一些假情报。你不下功夫知道自己,永远没有赢的机会,我把自己整明白了,我自己知道了,那就爱怎样怎样。我能够保护我自己,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阅读此书,大有醍醐灌顶之势,褪去战例那层层玄奥面纱之后竟是能广而用之的兵法经典,感谢作者,让我们在参透孙子兵法的路上能够御风而行。

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真龙书院整理

        

回复关键字







































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皮肤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ly/1045.html

蒙ICP备2023004182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