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文莱终结篇你站以色列还是站巴勒斯坦


北京白癜风那里好 http://pf.39.net/bdfyy/bdfjc/

★成为鳗鱼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第二个「大西洋鳗鱼」→主页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这是大西洋鳗鱼的第篇原创,文莱第3篇。

今天想把文莱这个国家终结了。毕竟时间上跨越一年了,而且这个国家我本身就是负面与不推荐的态度,没必要一直不完结。

为什么不推荐去?我的意见是最多可以打卡呆两天——多次去或者呆时间长,没有必要。文莱 篇《文莱苏丹国,五个真相。(一)》把原因写的比较清晰了。

有没有值得去的点?仅仅有两个体验点还可以(帝国酒店,以及包个船游文莱的船屋)。

但这两个点也不是必去不可。《文莱苏丹国,五个真相。(二)》第二篇也写的比较清楚了。我对这段旅途 的印象和回忆,来自认识了一个善良的泰国女孩。

说了这么多,文莱到底是哪方面最让我不适呢?

是一整个禁锢自由与欲望的氛围。

人均GDP是高是吧,有啥用呢?而且仅仅40多万人口的小家庭,又有油气资源,怎么搞也能把人均搞起来。

晚上能去酒吧花天酒地吗?吃饭有更多的选择吗?有更多的衣服和商店可以挑选吗?

衣,食,色,行——这些人类欲望的爬升与探索在文莱很难。当地即使是有钱人,还不是要隔三差五飞到海对面的新加坡去享受。换外币,出入境,不麻烦吗?

憧憬文莱的是什么人,只有他们的穷亲戚,马来西亚特别是东马来西亚像沙巴州的一些穆斯林马来人。他们来这边打工,赚的钱可能是家乡的数倍。

不过反正也难落居下来,文莱一没好大学二没更符合现代秩序与审美的居住环境。我在斯里巴加湾市最出名的加东夜市(当然全文莱也就这一个夜市。。不知道他们晚上都能干嘛)遇到过两个东马人,聊天无不就是说赚了钱了,回去衣锦还乡。不会想过把这里当家。

马来西亚的吉隆坡现在有个趋势,现在想做印度以东的穆斯林中心,穆斯林越来越多,而吉隆坡的华人越来越少。

文莱何不是这样呢?我看文莱的趋势,简直就是印度以东,也就是印太地区的“科威特”,“卡塔尔”,“迪拜”,说它们像,是指少量的本地人收入还可以,大量的外国人为他们打工,没有公共交通,人人开车这种城市形态像。

但它们其实又不像,是因为卡塔尔和迪拜现在在大量发展油气以外的第三产业,旅游业,金融业,会展业,媒体业,甚至还要办亚运会与世界杯开拓国际影响力。

但这方面,文莱是没有的。消费贫乏,外国人过来打工,也都是从事的一些低端的服务业,建筑业,饮食业,或者是油气行业。

昨晚跟一个在约旦留学的星球球友聊最近的巴以冲突,我们立场相反,但还是和平探讨了好一阵。

我的观点是:作为彻底的外人,哪方对哪方不对,不应该只从*治的角度来考虑。我会从人类福祉的更宏观角度,来为第三国和第三国应该站在哪一方来站队。

如我去过北海道后,会很可惜隔壁现在商业文明寸草不生,旅游业极度落后,人类发展指数和北海道岛差距遥远的库页岛。如果我处于日俄战争,或者是二战时日俄两国第二次争夺库页岛的时代,我会支持日本拥有此岛,而不是当时的苏联以及现在的俄罗斯。

因为谁能给这个岛带来现代的文明,把它呵护包装的更好,不仅本地人生活的更富足幸福,即使让游客过来都能有更好的体验呢?

无疑是日本而不是现在的俄罗斯。(当然,此岛归属中国自然 了。但我们还是讲现实)

关于巴以冲突,至于这块土地的历史,两民族谁先谁后,那就是要扯太多,我就肯定不会再争论了(“应许之地”的典故,我肯定不会认同所谓这土地天然属于穆斯林)。那么这块土地,谁能让这片土地更富饶,更先进,更开放,更幸福,那作为外人,我自然更偏向谁。

以色列其实我至今没写完,五年前写过两篇,大家可以后台回复“以色列1”,“以色列2”重读一下,总的来说肯定是褒义的。这块土地如果不是犹太人,那和隔壁破败的约旦伊拉克没什么本质区别,多两个出海港口而已吧。

在和这位星球球友的探讨中,我还特别指出一点,这次打仗最开始是谁先不人道的?

毫无疑问是哈马斯方。

耶路撒冷这么人口密集的现代大都市,竟然直接放这么多导弹直接轰炸?

你不要跟我说什么是以色列先搜查别人家暴力驱赶住户,先威胁别人寺庙——这种事情过去十年,二十年中,两国一直在相互进行。

就说一句,是谁开始射导弹直接无差别的射向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市区的?这种事情二战后发生的次数都屈指可数。是谁?是哈马斯,是巴勒斯坦方。

就这个事情的开端,就让我情感的天秤放在以方了。

对了。我真的不是反穆。我写过阿拉木图,写过巴库,写过伊斯坦布尔,赞美之情无以言表。这些穆斯林多数的城市有个共同点——世俗,不严重禁锢人的欲望与快乐,人是过的人的生活。这样的穆斯林国家与地区,我喜欢,我赞美。

以下是我与这位球友聊天的部分摘录。

以上对话我要补充一句,对于分裂中国的国外势力,我是坚决抗议的。但*府和这个国家的人民,并不应该完全牵连与罪嫁。*府不等于该国人民。

因为某些第三国的*府的某些*策,极端仇恨这一整个国家和国家的全体人民,是不理智的。

回到正题。

年,我去过很多穆斯林国家,当时年底我就发过一个感慨:3年内不打算去伊斯兰国家了——除非是相对世俗的,如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原因很简单:绝大部分伊斯兰国家对人的欲望是禁锢的。即使游客找乐子,也很少有选择的。

我有多么喜欢拉丁美洲和泰国,你们就应该理解我对部分伊斯兰国家旅行的抗拒。这个观点我反复提到过。不是所有人都对清真寺和一些史前古迹感兴趣。结合当地人文的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与娱乐业,人和人之间没有阻碍没有禁忌的交互和联结,这比硬梆梆的一些遗迹寺庙,可灵动和丰富多了。

回到文莱。

关于这个国家, 还有几个当时旅行时抒发的观点,在这篇文章的结束之时复述一下。

一,其实文莱像吴尊这样白的人是很少的,而且因为人人都有车,大家活动空间很封闭,去商场都是车上车下然后走人,所以很难在路上看到更多的人,也很少能看到高颜值的人(如加东夜市里,多是底层马来人,普遍黑胖),而在文莱唯几次看到的颜值高的,反而是当地华人。如在文莱机场贵宾室看到好几个好看体面,身材不胖,又比较白的华人(拿文莱护照)。

二,参观文莱皇室展览馆遇到两个巴基斯坦人,我对人种的相貌有天然的研究痴迷,那一次是我 次接触巴基斯坦人,当时的感慨就是:右边这个小伙子长的真像西方人啊。南亚真的是越西北越高加索化。以及巴基斯坦人穿的长袍很特别。

左边是皇室陈列馆的文莱地图,这么小的一个国家还分为了四个县(一级行*区)

文莱皇室展览馆给人的感觉其实是很压抑难受的。一如即往。

“我的历史就是文莱人民国家的历史,因为只有我才维系他们”——这座文莱博物 馆的出口处 显眼标示着这句话——这是文莱苏丹说过的话。

文莱这个展示皇室奢华器具和苏丹生活过往的展览馆是这国 的博物建筑,而“文莱国家博物馆”是一个远在郊区的两层旧楼,而且关闭了一年还没开放。

对比极为强烈。

在这个国家的 一天,在参观完这个国家的最盛大的博物馆之后,你对国家的认识会在这里又有小小颠覆——文莱是一个“家庭”,家长是苏丹,这是一个现在罕有的“ 君主制”国家。

这才是旅行者觉得格格不入的地方——我们很有钱,但只分给国民。家家都有车,谁给你不相关的人开公共交通。

尊敬和听国王的话,他就会给你房子送你留学。在这个禁忌众多,年就已成为亚洲 个奉行“伊斯兰教法治国”的国家,富有和自由是相斥的,更何况我看到很多本地普通人,根本也谈不上多富有。

在 君主制国家如现在的文莱,外人和臣民(抱歉我不能用“国民”这个词)分的特别清楚。

南洋华人清朝下南洋后立马被朝廷抛弃,更早之前华裔郑信,在泰国建立吞武里王朝本应该是汉人光荣的事,但中原朝廷说你是你我是我,拒以承认。

所以呢,文莱虽然对大部分人来说无聊,但在那一瞬间,我更加理解了国家,民族,臣民,公民的涵义。

全文完。

-相关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jj/7814.html

蒙ICP备2023004182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