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生活是种什么体验


众多周知,年以色列建立后,阿拉伯世界就与之呈水火之势。尤其是原先居住在此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最为实际,几乎无法调和。

从此绵绵无绝期...

其实当今多万的以色列人口中,有20%是阿拉伯人,由于生活所迫寄人篱下,普遍受到歧视和不平等的待遇,其中又以巴勒斯坦人为甚。很多人虽然已经生活在以色列多年,每次回家却还要受到以色列宪兵的监视和各种出行限制。

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空间遭到极大压缩

以色列何以全方位将巴勒斯坦人变为二等公民?很多巴勒斯坦人又为何仍然忍受折磨呆在以色列呢?

*治经济上诸多限制

在以色列,犹太人有一种普遍共识,那就是这个国家是犹太民族的财产,其他民族只是本民族的附庸。这也和犹太人的宗教观念和历史记忆有关。

但即使追溯到很远

犹太人也还是后来者

(虽然也可以说自己是走了之后又回来)

在宗教上,对他们来说,以色列是上帝赐予犹太人的应许之地。神都发话了,凡间不应当有反对的声音。

眼神很坚定,态度很坚决

在历史上,很多以色列犹太人认为,以色列国家是本民族通过血腥漫长的战争才建立的,而巴勒斯坦人一直给犹太人捣乱,不应当享有国家繁荣的红利,而且他们在经济领域的强大必然会增强对抗犹太人的能力,因此必须要限制以色列巴勒斯坦人的经济发展空间。

以色列确实是多次把阿拉伯邻居打得无还手之力

虽然之后又将大部分占到的土地都退了出来

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实际上还是以*的势力范围

因此虽然立足为民主国家的以色列不能完全无视其他种族的诉求,给予了巴勒斯坦人一定的民主权利,但*府对巴勒斯坦人参与*治还是进行了种种限制。比如年*府就颁布法律限制巴勒斯坦人竞选议会的重要职位,这大大减少了巴勒斯坦人参与*治的机会。

利库德集团在以色列议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数量最多的那个蓝色)

另外国家层面还限制巴勒斯坦人组织**、不允许阿拉伯语内容攻击内阁,还对为巴勒斯坦人代言的**成员进行调查和人身攻击。议会中通过的议案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如何防止巴勒斯坦人参与恐怖活动的。

早期来到这块土地的犹太难民

还会遭到英*府的欺压

如今的角色、行为、正义的立场则完全转变了

这直接导致巴勒斯坦人无法在*治上表达本民族的正当权利,也造成巴勒斯坦人*治参与度非常低。以色列空有一个民主国家的建制外壳,却实则没有让民主普惠到所有国民,阿拉伯人往往投国无门。

以色列的国徽

是否能照耀到国内的巴勒斯坦人?

*治上的压制必须要配合经济上的架空。

以色列国家在市*建设、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犹太村镇总是享有优先权,而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多被*府没收或转让。

多年来,*府以各种理由不断没收以色列巴勒斯坦人占有的土地,再加上阿拉伯人出生率较高的特点,导致他们中的很多人无地可住,只能栖息在城市边缘的棚户区中。由于得不到*府的优惠*策,他们的企业多为贸易、商业、手工业和交通类的小企业,而且严重缺乏独立性,上下游都要看犹太企业的脸色行事。

即使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有”的巴勒斯坦

以色列定居点也呈扩张之势

(下图中紫色)

东耶路撒冷恐怕终将“以色列化”

(来自维基-IsraeliWestBankbarrier)

很多巴勒斯坦人从事的工作只能是一些关于建筑、服务等犹太人不愿干的“低级行业”。以雅法附近的一座巴勒斯坦人的服装厂为例,该厂主要依靠犹太人的纺织技术和设计方案运行,巴勒斯坦人只被允许进行粗加工,收入自然不如犹太老板们,经济普遍不宽裕。

外面的巴勒斯坦人翻墙进来打工也是很艰难的

早在年就有以色列的官方统计数字显示,一半以上的该群体学生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以色列最穷社区有七成以上都是巴勒斯坦人的城镇。

文化上排斥、生活上歧视

*治经济上诸多限制的大背景下,作为以色列公民的巴勒斯坦人要想保持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更是难上加难。

年 次中东战争之后,被迫留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就发现自己与本民族文化完全割裂了。

教堂与清真寺

未必就不能在一起

在以色列*府倡导下,犹太主流文化一直在试图同化巴勒斯坦人。大多数以色列犹太人希望保持希伯来文化和语言的优势地位,少数犹太人甚至反对国家在广播、电视中播放阿拉伯语节目。以色列的许多节日也都具有犹太背景,如安息日、逾越节、哈努卡等,犹太文化在诸多节日的庆祝中不断得到发展,而阿拉伯文化却无法得到体现。

不过不得不说

历史上,伊斯兰教也是后来者,也同化前者

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

在基因上可能与犹太人有很大的亲近性

(可见文化的差异是多么关键)

另外,为了增强以色列的犹太特性,*府还通过设立基金、奖学金等方式不断宣传犹太文化,而对阿拉伯文化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jj/7741.html

蒙ICP备2023004182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