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伟长原刊于《书城》年12月号以赛亚·伯林(IsaiahBerlin,-)人的一生,无论大名鼎鼎,抑或寂寂无闻,就是一个名字的故事。有的名字,故事很长,长篇累牍,是一部长篇。有的乏善可陈,两三句就可说完,算是一个短篇。漫长的故事与短暂的故事,区别不在于篇幅,而在于一生变化中的饱满和复杂度。没有哪个人的生活,可以一字不差地被记录,可以不偏不倚地被阅读。没有完美的传记,只有合适的传记,而误读又不可避免地存在。我能想到的关于普通人 的传记,是约翰·威廉斯的长篇小说《斯通纳》,也是穆旦的一句诗“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这种题材的错位征用,是对普通人和普通生活的 想象。至于那些不普通的灵*,与历史时间捆绑在一起的人物,从更漫长的时间河流去观看,同样可以被视为普通生活,比如以赛亚·伯林(IsaiahBerlin,-)的一生。
一
从《俄国思想家》起,我喜欢了以赛亚·伯林很多年。关于他的故事,听来的、看来的累积了不少。读叶礼庭(MichaelIgnatieff)的《伯林传》(IsaiahBerlin:ALife),一路心驰神醉,时而与心里旧识映照,读完竟隐隐不舍,似有年少时读武侠小说的快感。传记之力不在于陈列一个人的终身成就,而在于照亮传主成其为这个人的挣扎过程。迷人的正是这过程,一个灵*陷入困境、跃出困厄、重新升腾的过程,也是发现自己、超越自己与完成自己的过程。《伯林传》在这一点上,做出了清晰而又跃迁的榜样,直面一个流亡孩子以赛亚·伯林成为学者以赛亚·伯林的全部过程。这也是一个名字被时代、家人、朋友还有他自己一起点亮的非凡故事。
《俄国思想家》
[英]以赛亚·柏林著
彭淮栋译
译林出版社年版
“他是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jj/6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