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十佳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1011/4707905.html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以色列]丹尼尔·哥迪斯——著王戎——译引言你禁止声音不要哀哭,禁止眼目不要流泪,因你所做之工必有赏赐……你末后必有指望,你的儿女必回到自己的境界。——《耶利米书》31:16—17我感到,人的生命应该深深扎根于故土某处,它可以在那里获得这种温柔而亲切的爱:爱那里的大地,爱那里人们的劳作,爱萦绕在那里的各种声响和乡音,爱可以将早年的家园从日后博闻广识中清晰区分开的一切;每当历历在目的往事涌上心头,就会交织着思慕之情。——乔治·艾略特《丹尼尔·德隆达》文前彩插图1 希伯来民族诗人比亚利克。摄于年他从柏林移居以色列地的前夜。图2 西奥多·赫茨尔 的一张照片。年由犹太艺术家EphraimMosesLilien在第五届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期间拍摄,照片上赫茨尔站在巴塞尔的三国王(DreiK?nige)酒店房间的阳台上,思考着犹太国的建国大业。图3 《新故土》初版(莱比锡,年)扉页,上有 的题词:“如果你渴望它,它就不是梦想。”图4 阿哈德·哈姆于年1月移居特拉维夫。建设家园,发展农业:建设伊休夫和在土地上耕作是早期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核心精神。图5 年人们在农田里劳动。图6 人们在安装观察哨和防御栅栏。图7 亚伯拉罕·以撒·库克拉比和世俗犹太人会面。复兴希伯来语是早期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一个重要工程。希伯来语作家广受尊重,成为代表民族的声音。图8 “学习希伯来语!”图9 埋首书堆的埃利泽·本-耶胡达。新犹太人的形象:早期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强调要创造“新犹太人”。不同于欧洲犹太人,“新犹太人”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早期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海报展现了肌肉发达的“新犹太人”,塑造了他们在土地上劳动和保卫家园的形象。图10 “参*入伍!”图11 “拯救民族和人类。”图12 20世纪30年代犹太国民基金的海报,一位拓荒者撸起袖子在以色列地从事建设。图13 约瑟夫·哈伊姆·布伦纳(右二)和他的作家朋友,左一是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阿格农。图14 哈伊姆·魏茨曼博士和亚瑟·贝尔福勋爵。图15 哈加纳 届指挥官培训班年在特拉维夫和KfarGiladi举行。中间穿夹克的是教官ElimelekZelikovitz,典型的新犹太人。图16 “泽夫·雅博廷斯基回到祖国”海报,年。年7月7日,根据雅博廷斯基年的遗嘱,并得到以色列总理艾希科尔的批准(见本书第页脚注),雅博廷斯基夫妇的遗体被重新安葬在耶路撒冷。这张海报具体列出了下葬队伍停留的地点和时间,供送葬的民众瞻仰。图17 年6月18日《达瓦尔》报首页的头条新闻《哈伊姆·阿罗佐罗夫遇刺》。图18 年春天在特拉维夫举行的 届马卡比运动会的海报。这是犹太世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当时吸引了21个国家的犹太运动员和数千游客,不少人后来作为非法移民留了下来。图19 以色列最重要的民间舞蹈霍拉(Hora)舞,摄于20世纪30年代的恩哈罗德(EinHarod)基布兹。图20 年犹太工人总工会的海报,画面上刀形的“以色列地”地图将年的“白皮书”劈成两半。非法移民:犹太人不顾英国的限制*策移民巴勒斯坦。早期非法移民非常关键,不但拯救了很多从欧洲逃亡的犹太人,还为以色列建国奠定了人口基础。图21 英国士兵严密监视一艘载有非法移民的船只靠岸。图22 一艘移民船被拖上岸。图23 难民乘船抵达。图24 年11月29日夜晚,特拉维夫街头的人群欢庆《联合国巴勒斯坦分治方案》在联合国大会获得通过。以色列独立被认为是犹太历史上 开创性的时刻之一。图25 年5月,即将宣布以色列建国的大卫·本-古里安。图26 年5月14日,在特拉维夫博物馆,本-古里安站在赫茨尔的画像下宣读以色列《独立宣言》。图27 年贝京领导的赫鲁特*出版的海报,上面的文字是“记住阿尔塔莱纳号及其武器和战士”。图28 年3月,最早抵达UmmRashrash(今埃拉特[Eilat],以色列最南端通往红海的出海口)的帕尔马赫战士发现这里没有国旗,便即兴用蓝墨水在一块布上画出国旗并升起。图29 年上映的电影《萨拉赫·沙巴提》,以法莲·基翁导演,是以色列 部获得国际声誉的电影。图30 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犹太幸存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抵达以色列。图31 年6月7日,戈伦拉比在西墙前吹羊角号。图32 年的《哈加达》插图。《哈加达》是犹太人逾越节的宗教礼仪用书,纪念的是圣经中希伯来奴隶摆脱埃及法老的奴役,整本书的主题是救赎。这页插图来自年耶路撒冷《哈加达》,它赋予六日战争的胜利和东、西耶路撒冷的统一以宗教含义:传统插图上这里一般是骑着驴子的弥赛亚来到耶路撒冷的城门前,象征最终救赎的到来;但此处一位以色列空降兵背着枪支,手持象征胜利的棕榈枝,来到耶路撒冷老城的雅法城门前,城门上插着以色列国旗,上面的文字是“以色列的自由,耶路撒冷的救赎”。图33 “达扬和沙龙又笑了”,摄于年战争期间。图34 梅厄夫人。图35 年,耶路撒冷穆斯拉拉(Musrara)区(即黑豹运动发源地)一条小巷以“他们不是好人”命名。图36 “9年因提法达”,巴勒斯坦无名艺术家创作的海报。一位年轻的巴勒斯坦人手举弹弓,背后是燃烧的车胎。烧车胎是用来在游行和骚乱时干扰以色列士兵的视线。图37 “以色列”。以色列艺术家IrisDishon于8年为以色列建国40年而作的海报。构图取自赫茨尔在巴塞尔的一幅 照片(见图2),海报所用的赭、黑、绿三色取自巴勒斯坦的旗帜。图38 “妈妈”。以色列艺术家DavidTartakover作于8年的海报。一位在占领土地上巡逻的以色列士兵路过一位阿拉伯妇女,两人对视的一瞬间,他可能想到自己的妈妈,而她可能在想自己的儿子。以色列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依靠来自全世界的犹太移民建立起来的犹太国家。图39 年6月至年9月,将也门犹太人运送到以色列的“魔毯行动”。图40 年5月,将埃塞俄比亚犹太人运送到以色列的“所罗门行动”。图4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极端正统派在耶路撒冷发起的示威游行规模越来越大。他们主要抗议违反安息日教规、在极端正统派居住区附近设立世俗机构、考古挖掘和要求他们服兵役的议案。图42 伊扎克·拉宾及其实现和平的伙伴约旦国王侯赛因。图43 阿里埃勒·沙龙长期以来是人们心中的战士和*治家,但在他自己心中,他只是一个农民。图44 贝京欢迎越南难民,0年。佳评推荐和以色列这个国家一样,丹尼尔·戈迪斯写的《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是一部充满勇气、内容丰富、特点鲜明的作品。本书讲述了以色列建国至今令人惊叹的故事。任何人,只要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历史感兴趣,都会在这部持论公允、叙事平衡和众所急需的书中发现深刻的见解。——阿里·沙维特《我的应许之地:以色列的荣耀与悲情》作者以色列是谁?它从何而来?为什么犹太国将继续存在,且必须继续存在?戈迪斯 地抓住了这些问题的本质。有人曾问我:“关于以色列,如果只读一本书,应该读哪本?”现在我已有了答案。——克林顿总统的中东特别协调员丹迪斯·罗斯《失去的和平:争取中东和平的内幕》作者丹尼尔·戈迪斯写下了一部极具启发性的历史,在其中,他不仅通过*治家和战士,还通过艺术家、作家和诗人来讲述以色列的故事。戈迪斯向我们展示了以色列的灵*,解释了为什么这个在地球上最受憎恨的国家同时也是最受喜爱的国家之一。——约西·克莱因·哈勒维《像梦想家一样:统一耶路撒冷但分裂国家的以色列空降兵》作者以色列史可以说是现代以来最伟大的故事,以简洁而有力的方式陈述这段历史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丹尼尔·戈迪斯做到了这一点。不仅如此,他还用丰富的文字和深刻的见解充满激情地呈现了以色列的历史。他这本书会让对犹太国感兴趣的人爱不释手,还会成为学者、学生和*策制定者的重要文献。——以色列前驻美国大使迈克尔·奥伦《六日战争:年6月及其对现代中东的塑造》作者关于以色列国取得的胜利和经历的磨难,终于有了一部情感细腻、文笔优美、立场公正的作品。——洛杉矶西奈圣殿拉比戴维·沃尔普《大卫:分裂的心》《令失败有意义》作者这本书用精彩、易读、细腻和睿智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复杂的故事,任何想弄清楚世界上这个复杂角落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埃默里大学教授底波拉·莉丝黛《否认:大屠杀历史的审判》作者在丹尼尔·戈迪斯编织的这张关于以色列史的美丽挂毯中,我们能看到创建新型犹太社会是一项多么令人佩服的复杂工程。《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很好地提醒我们:凭借新的语言、世俗的文化和无与伦比的成就,以色列当之无愧是人类创造的一个奇迹。——塔利娅·卡尔纳《莫斯科酒店》《耶路撒冷少女》作者丹尼尔·戈迪斯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和小说家的写作才华于一身。他探究整个以色列历史,解释了20世纪犹太国的重建为何及如何彻底改变了犹太历史,让复杂的历史事件变得明了易懂。《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是一本真正重要的书。——约瑟夫·特拉兴金拉比《犹太文学》《犹太伦理学准则》《拉比》作者戈迪斯在事件的叙述中融入了他对历史的判断,巧妙使用了文学文献,介绍了以色列形成期的关键人物,对以色列的历史、*治,特别是其灵*,进行了深人思考。《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是一部活力四射、思路清晰、充满智慧的作品。——伊兰·特洛恩以色列研究学会主席什么构成犹太国的犹太性——中译本序以色列是众所瞩目的国家。无论在当代全球*治变局,还是千年世界文化格局中,以色列这个“犹太国”的特殊位置都无须赘言。关于以色列的中文书越来越多,不少还是以色列人写的。我为什么感到有必要再来组织翻译一本关于以色列的书?本书是以色列通史,原著出版于年。我国上一本以色列通史译著的原著出版于年(阿伦·布雷格曼:《以色列史》,东方出版中心,年)。这十几年来,巴以和谈陷入僵局,巴勒斯坦人的第二次大起义(“因提法达”)让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之间的隔阂愈益加深。和平既然无望,以色列人开始更多地向内看,以往被巴以冲突多少遮蔽的以色列犹太人内部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以色列年建国后,生活在阿拉伯国家的犹太人遭驱逐而移民以色列,这些东方犹太人(Mizrachim)的体征、文化与习俗迥异于欧洲裔的阿什肯纳兹犹太人(Ashkenazim)。欧洲白种犹太移民建国前就来到巴勒斯坦,此时大权在握的他们免不了歧视和剥削东方犹太人,让后者心生怨恨。进入21世纪后,东方犹太人的后代不仅在人数上早已赶超阿什肯纳兹犹太人,*治势力举足轻重,文化影响也正在扩大。虔诚的东方犹太人不仅与世俗化的阿什肯纳兹犹太人矛盾重重,更与约万来自前苏联的几乎没有任何信仰的犹太移民判若油水。由此产生的*治、文化斗争颇有愈演愈烈之势。大多数阿什肯纳兹犹太人虽然世俗化了,但他们中仍有一小部分所谓的哈瑞迪人(Haredim)顽强抵制现代世俗文明,以独特的服饰和自成一体的居住区刻意与世俗世界划清界限,力主犹太教自古以来的神圣启示一点一划都不可废弃。其中有些人更坚持神权*治或异族统治的理念,视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建国大业为渎神的洪水猛兽,他们反对以色列*府,其不遗余力的程度,即使与巴勒斯坦人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色列建国时,哈瑞迪人的数量微不足道,*府便网开一面,免除了他们的兵役。但近年来,由于高生育率,以及部分东方犹太人的加入,哈瑞迪人口迅速攀升,*治和经济势力已不可小觑。他们的拒服兵役以及他们的世界观造成了以色列社会的严重分化。与哈瑞迪人相比,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犹太移民人数更少。黑皮肤使他们的犹太身份广受质疑,或明或暗的种族歧视令他们长期沉沦于社会底层。近年来,他们以暴乱为形式的反抗不时见诸报端。以色列犹太人的内部矛盾不仅根植于不同的籍贯和文化传统,也来自于不同的现实主张。对于年以后约旦河西岸涌现的犹太定居点,有的以色列人视为保障国家安全的必要屏障;有的坚持认为去那里定居只是重新回到圣经时代神的“应许之地”;有的则警告,一旦把那里大量的巴勒斯坦人纳入统治,犹太国的犹太性就会瓦解。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主张最有利于国家利益,捍卫自己立场的决心也就更加坚定,故而这个问题不仅是巴以和谈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还是以色列国内 争议的问题之一。戈迪斯此书写于这类内部矛盾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视野之际,对它们的来龙去脉做了见树见林的交代,这是有别于同类著作的特色之处。因此,本书并非又一部顶着通史名号的阿以战争史、巴以冲突与和谈史,再加犹太移民史,而毋宁说是在此基础上对整个以色列社会的鸟瞰。作者想谱写的,不是以*乐为主的铜管乐,而是多声部的交响乐;作者想捕捉的,与其说是*治事件、*事行动、谈判桌、协议内容、营救策略,不如说是这些东西背后的人、他们的性格、他们的观念。戈迪斯此书也写于巴以冲突调和无望之际。事实上,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批以色列学者根据以色列和英国的解密档案,陆续写出了一批实证性著作,挑战了关于犹太复国主义的主流叙事,其影响之大,以至于今日要讲述以色列的故事,就不得不面对两种深刻对立并仍在交锋的叙事:犹太复国主义的本质,究竟是一场犹太人发起的殖民运动——就像这批“新历史学家”(NewHistorians)所主张的,还是一场犹太民族的自我解放运动——就像传统观点所坚持的?相应地,以色列国有没有扮演殖民压迫者的角色?是不是它所自我标榜的民主国家?这种争论多少可以视为对巴以冲突延伸进学术领域的折射,哪怕争论双方基本是以色列人。戈迪斯对这场争论的态度,书后的引用文献就有反映。就“新历史学家”的旗手而言,对于主张巴勒斯坦人的视角不能忽视、中文世界也有译介的艾兰·佩普(IlanPappe),他只引用了一篇论文,还是转引自他人文章。对于写出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关系的巨著、认为以色列在绿线之外的殖民活动是构成巴以和谈主要障碍的阿维·施莱姆(AviShlaim),他没有引。他倒是大量引用了“新历史学家”一语的发明者本尼·莫里斯(BennyMorris)的观点,但在年巴勒斯坦人第二次大起义爆发后,莫里斯已经戏剧性地从*治左翼转向了*治右翼——这也是不少以色列人思想转变的一个缩影。当然,不同于新历史学家,戈迪斯对以色列的社会与文化更有兴趣;而较之传统叙事,他更在意追溯“犹太国”的观念史,在裁剪史料时更偏好表现以色列人集体记忆中的关键事件,因而更善于揭示*治行为背后的民意,更擅长捕捉以色列人心态的演变轨迹。戈迪斯在很多人眼中属于温和的保守派,他大体上似乎在走中间路线:既不回避以色列的恶行,也不吝于赞美它的善举。毫无疑问,关于以色列的过去,争论永远不会结束。但如何记忆过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下的现实,也包含了如何塑造未来的设想,这是更值得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jj/6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