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华智科普港吃瓜群众,西瓜的历史你造吗


白癜风治疗目标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428/5341550.html

力匕

如果要说炎炎夏日里消暑神器,那 非西瓜莫属。吃一片清凉多汁的西瓜,那种甘甜沁心的畅快感,真让人神清气爽!西瓜水分充足,味道甘甜,从其英文名watermelon(水甜瓜)可见一斑,是名副其实的“瓜中 ”。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曾说,品尝一口西瓜,你会知道“天使在吃什么”,然而,如果天使品尝的是没有改良过的野生西瓜,他们可能也会作呕,因为野生西瓜是苦涩的,而我们现在吃到的又甜又沙的西瓜,是经过几千年的选择驯化而来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考证,人们食用西瓜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考古学家曾在利比亚距今年的遗址中发现了遗留下来的西瓜种子,在距今多年前的埃及古墓中,也发现了西瓜的种子和西瓜的画作。西瓜的祖籍在现在的非洲纳米比亚地区,后来西瓜传到欧洲,然后再传到中东、印度等地。史书记载,西瓜于十世纪从西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故称作“西瓜”,此后中国才有了“吃瓜群众”。

法老墓壁画上雕刻的西瓜

经过不断培育改良,到了17世纪,西瓜的果型已经非常接近现在的西瓜了,但切开后可食用的部分很少,只有最中心的地方是淡红色的。年意大利画家GiovanniStanchi的静物油画作品,向我们展示了数百年前的西瓜外形和内部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瓜农们一步一步将西瓜改良,直到今天,变得又沙又甜,我们才能吃到如此美味的西瓜!

17世纪意大利画家GiovanniStanchi的静物油画作品

随着生物技术的与发展,人们对西瓜选择驯化机制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年11月,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主任许勇带领团队,牵头组织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采用单分子测序、光学图谱与Hi-C三维基因组联合分析以及GWAS分析,完成了新一代西瓜基因组精细图谱绘制并系统解析了野生西瓜到栽培西瓜的驯化历史,鉴定了果实大小、果肉含糖量、苦味等重要品质性状的候选基因,并首次揭示了西瓜“甜蜜基因”驯化的秘密。研究结果显示黏籽西瓜是距现代栽培西瓜亲缘关系最近的种群。黏籽西瓜的果实苦味逐渐消失,并且开始积累糖分,反映了从野生西瓜到栽培西瓜的进化过程。人类对西瓜有意识的驯化改良,使其果实品质越来越好,瓤色也逐渐丰富起来,进而形成了现代美味可口的栽培西瓜。

如今,中国已连续30余年成为世界上西瓜种植面积 、栽培品种与产量最多的西瓜王国,同时,西瓜学科的科技成果、选育登记品种数量等均位居世界前列。

今天,作为吃瓜群众的小编就为大家推出选自南京农业大学刘正辉教授、 农民画家王文吉先生编著的新书----《画说农业》第二章《植物生产篇》第15节“西瓜”,听与你有瓜的故事,速来围观吧。

第15节西瓜

阝勹

西瓜(Citrulluslanatus),葫芦科西瓜属,起源于非洲东北部。药西瓜(Citrulluscolocynthis)可能是西瓜的野生祖先,考古发现,两者共存于距今年前的埃及第十二王朝遗址和法老图坦卡蒙墓室。7世纪传入印度,大致于唐代引入我国新疆地区,在五代时期引入中原。西瓜在世界水果产量中居于首位,有“瓜中 ”美称。年世界西瓜面积.2万公顷,总产1.14亿吨。中国为 大国,面积.1万公顷,总产.0万吨。土耳其和伊朗总产分别为.9万吨和.4万吨,位列二、三位。世界平均单产33.1吨/公顷,巴勒斯坦高达65.52吨/公顷,中国为41.46吨/公顷。

经济价值

西瓜是盛夏佳果,含水91%,糖6%,维生素C含量较高,并含番茄红素等有益成分。西瓜主要用于切片鲜食,冰箱或井水冰镇后食用 ,含水量高且味道甘美,是盛夏消暑降温、补充水分的 水果。西瓜性寒,味甘甜,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等功效。“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也可切块做成水果沙拉或榨成西瓜汁,清爽解渴,甜美宜人。西瓜子是休闲食品。市面销售的西瓜子来自兰州打瓜等专用品种。打瓜也称籽瓜,瓜子黑边白心,颗粒饱满,片形较大,国际市场上专称为“兰州黑瓜子”、“兰州大板瓜子”。西瓜皮被中医称为“西瓜翠衣”,具有清热解暑、泻火除烦、降血压等作用,对咽喉干燥、唇裂也有一定疗效。西瓜皮直接擦拭肌肤,或捣成泥浆状涂在皮肤上,有养肤、嫩肤、防治痱疖等作用。西瓜皮及瓜子壳所制成的西瓜霜,能够治疗口疮、急性咽喉炎等症。

西瓜之乡

我国西瓜主产区为河南和山东,面积超过万亩,安徽、湖南、广西和江苏等地面积也超过万亩。西瓜遍布南北,涌现出了一批 的西瓜之乡,如北京大兴、吉林洮南、辽宁新民、河南夏邑、山东昌乐、陕西户县、宁夏中卫、江苏东台和浙江平湖等。例如,中卫的香山压砂瓜,因采用压沙覆盖栽培而得名,也称“石头缝里的西瓜”。具有个大皮厚、果肉鲜红、果汁丰富、甘甜爽口、舒心如蜜等特点,糖份含量高达15%,且富含硒、锌等有益元素,又称“中卫硒砂瓜”,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成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 果品。中卫等众多西瓜之乡具备砂质壤土和昼夜温差大的优异生态条件,有合适的优良品种及成熟配套的栽培技术,且市场营销完善,主打特色品牌。这样,既能生产出大量优质西瓜,又能迅速销售出去转化为瓜农收入,把西瓜这一消暑佳果在盛夏做的风生水起。

西瓜文化

西瓜是外来物种,唐代始入中国,到宋代才大面积种植。初来乍到的西瓜,以其味甘、汁甜,消暑解渴等新特质迅速征服了古代文人的心。南宋方回在《秋大热上七里滩》中写道:“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一个“足”字,道出了西瓜的汁多味甜。而文天祥的《西瓜吟》更是声色俱佳:“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水晶。”有形,有声,有色,有味,新颖别致,意趣盎然。范成大写过不少西瓜诗:“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可见宋人种瓜吃瓜是生活中的常事。人们在吃西瓜的同时,还写下了许多颇有情趣的对联。比如:堂中摆满翡翠玉,弯刀劈成月牙天。这是古时一家西瓜店的对联,类似今天的广告,西瓜的鲜活水灵呼之欲出。“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甩;思前想后观《左传》,书往右翻。”这幅富有趣味的对联更凸显出我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月光曲》陈秋娥

一轮圆月挂在树梢,蓝色月光笼罩下,一家三口在瓜田边享受着夜晚的静谧和惬意。白天劳作的疲惫,似乎随着男人悠扬的笛声,消散在空寂、渺远的夜空。玩累了小孩,躺在妈妈温暖的怀里,在轻柔的摇篮曲中甜美地睡去。小狗也受到了感染,立起前肢,歪着头,见证这温馨、浪漫的幸福时刻。父母所在,即是家的所在,纵然是庄稼地旁、西瓜棚边,也是温暖的港湾。

有父母陪伴着长大是幸福的。年5月全国妇联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约有6万留守儿童,相当于意大利人口总数。留守儿童的成长没有父母陪伴,多由祖辈照顾,“隔代教育”问题最为突出。容易出现亲情饥渴,在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留下一生的遗憾,有的甚至走向犯罪道路。留守儿童问题是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jj/6076.html

蒙ICP备2023004182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