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纳贤士
多多提供好的主日分享
常年期29主日(甲年)
留一份清醒,留一份真情(玛22:15-21)
高超朋神父
前面好几个主日,耶稣都在用比喻讲论天国,无论了两个儿子的比喻、园户的比喻,还是婚宴的比喻,明白人都听得出来耶稣是在藉着比喻批评和提醒犹太人,特别是犹太 们。然而,他们不但没有自我反省,反而恼羞成怒,正如今天福音一开始说的:“那时,法利塞人出去,商讨怎样在言谈上叫耶稣落入圈套”。于是,他们以讨教及辩论的方式开始反击,给耶稣设下陷阱,等着耶稣落入他们的圈套。但几次辩论下来,耶稣不但以 的优势完虐了他们,而且还趁机教导基督徒如何在具体的环境中,按照信仰生活。
福音在提到的黑落德*人是指黑落德王的手下,跟罗马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往往与罗马人勾结。正因如此,真正的以色列人(如法利塞人)不屑与其往来。然而在对付耶稣时,他们却走到了一起:法利塞人派自己的门徒和黑落德*人一起商议如何陷害耶稣。他们给耶稣设了一个与*治有关的难题。
在设难之前,他们先恭维耶稣一番,他们称赞耶稣说:“师傅,我们知道你是真诚的,按真理教授天主的道路”,并强调耶稣说话行事“不顾忌任何人,因为你不看人的情面”。他们以为这样的奉承会使耶稣放松警惕,于飘飘然中忘乎所以,从而使祂容易受到攻击。这些人心里非常清楚,任何一个真诚的犹太人都不会喜欢殖民他们的罗马人,只是敢怒不敢言,而不得不屈服。他们怕耶稣是言语上耍滑头,像他们一样为自己的行为寻开脱。所以,他们在发问之前,先以这样的奉承堵死了耶稣可能的“狡猾”,逼迫耶稣讲出所以犹太人的“心里话”,然后,好用祂的话来置祂于死地。这种献媚奉承的方法是人在复杂的关系中求生存之法,求人或托人办事之前,我们都会说些赞美奉承的话,以博对方欢心而达到目的。这些人的目的是要陷害耶稣,虽然他们的话言不由衷,但却说出了连他们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的真理:耶稣是真诚的,祂按照真理教导天主的道,而且完全不看人的情面,不会因为面熟或关系好而不讲真理或妥协真理,祂完全以天主为 的 优先。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给耶稣提出了一个非常敏感的*治性的问题:“给凯撒纳税可不可以?”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两难问题,答案只能是“可与否”。他们的目的是要限制耶稣的答案,不给祂选择的余地,让祂眼睁睁地落入他们的圈套。当时,亲罗马的黑落德*人同意给罗马人纳税,法利塞人和多数有民族气节的犹太人虽然也纳税,但心里不愿意,而犹太人中的热诚者(相当于革命*)则以暴力行为要推翻罗马人的统治。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个问题就极为敏感。
如果耶稣的答案是“不可以”,就会被以“抗税”为由控告祂反对罗马*权,罗马人便会因煽动群众造反而镇压、拘捕,或除掉祂。事实上,在路加福音的苦难史的叙述中记载过耶稣被指控阻止给凯撒纳税(参路23:2)。如果耶稣的答案是“可以”,就表示祂接受罗马帝国占领祖国,承认罗马人侵占天主赐给自己祖先的福地是合法的,如此,会触犯众怒,会被犹太人视为卖国贼,祂不但将失去民众的爱载,甚至可能被质疑祂是否在认真地宣讲天国,而且还极有可能被犹太热诚者的“锄奸队”除掉。提出这个两难问题的人,明显地预设了耶稣将主张“抗税”,一方面,因为耶稣是一个真诚的爱国爱教的犹太人,另一方面,耶稣宣讲的核心是天国,是人尽皆知的事实,而天主之国与世间之国是不相容的。无论如何,不管耶稣回答“可与否”,都会落入他们的圈套而不得好死。
看出了他们的邪恶用意,耶稣没有直接回答“可与否”,出于本能的反应,祂愤慨地斥责他们说:“伪君子!为什么试探我?”我们可以想象,那些被祂骂的人无动于衷,没有悔意,也没有怒意,反而心里美滋滋地看着一个山穷水复的将死之人发发怨气,耶稣的表现不过是秋后的蚂蚱,是落入圈套前的蹦跶而已。就在他们等待耶稣落网的时候,耶稣却提了一个明显与问题无关,也不会使自己获救的要求:“拿一枚纳税的钱币来给我看。”这帮人以为妙计得逞,想也不想便从衣袋里拿出一个税币来递给耶稣,耶稣佯装不懂,问道:“钱币上的肖像和名号是谁的?”他们以为这个来自名不见经传的纳匝肋的木匠,没见过世面,没见过钞票,竟然连钱币上的肖像也不认识,真是太可怜了,便以不屑的口吻说:“凯撒的。”耶稣顺水推舟地说:“凯撒的,归凯撒;天主的,归天主”。这个答案令所有人大为惊讶,同情耶稣的人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了,想陷害耶稣的人本来是给耶稣找茬的,现在不但被耶稣斥责,如意算盘也落空了,而且落地一身骚。我们不要以为这只是一个耶稣以智慧获胜的大快人心的故事而已,其中的细节很耐人寻味,值得深究。
耶稣要求他们拿出一枚税币看看,这个行为说明耶稣身上没有这种钱币,而佯装“虚心”发问的犹太人却随身带着这种钱币。就在他们从口袋里拿出税币的时候,已经掌掴了自己,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暴露了自己的伪善。一般来说,真诚的犹太人是不会带这种令他们讨厌的钱币,因为这钱币上印有罗马皇帝凯撒的肖像,使用这钱币就有崇拜罗马皇帝之嫌,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正因为如此,这种钱币被一般犹太人视为不洁而不得带入圣殿。圣殿是圣洁无暇的,禁止把外邦人的东西(包括钱币)带入,以免玷污圣殿和自己。即使要在圣殿内奉献,也得在进入圣殿前把外邦人的钱币兑换成犹太人的钱币才可以奉献。这正是耶稣驱赶商人(其中就有兑换钱币的)、清洁圣殿的背景(参玛21:12)。而现在这些对耶稣发难的人,却在圣殿内携带着罗马人的钱币,不但玷污圣殿,也玷污了自己。他们的无心之举完全暴露了他们的伪善。在基督徒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不得带入教堂的,不但会玷污祈祷之所,也会使人不洁:虚伪、骄傲、嫉妒、比较、计较、吝啬、愤怒、抱怨、排外等。我们必须每天多次反省:今天,我洁净了吗?
当这些人自豪的告诉耶稣这钱币上的肖像是“凯撒的”时,已经暴露了他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jj/6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