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以色列游记04第四天


  在加利利湖这个酒店里,早餐有一种饼很好吃,就是照片里那个,上面那暗绿色的东西在黎巴嫩也吃过,可我到现在也不知道那是什么。

  今天先要去看昨天没看成的那个受洗的地方,要说起来,这个施洗礼的地方并不是很正宗,最正宗的地方,应该是耶稣当初受洗礼的地方,那个地方现在是在约旦境内,就在约旦河河畔,我去年去约旦的时候也曾经去过,当时隔着约旦河看到对岸的以色列国旗,还在想不知道我什么时候会站在对岸那边。   事实上,今天先到的这个受洗的地方,离耶稣当初受洗的那个地方还是有些距离的,韩山跟我们解释说,来这里的人也知道这儿并不是当初耶稣受洗的地方,而现在人们不去当初那个地方,是因为那边的河水被污染了,对人体有害。对于这个说法,我听得时候就稍微有些疑义,河水就算再脏,所谓的洗礼也就是进去稍微泡泡而已,能有多大害处,果不其然,后来在我的要求下,我们去了当初我在约旦到过河对岸的那个地方,在那儿韩山听当地的人说河水并没有问题,不到那儿去行洗礼还是*治原因,毕竟是在边境上,但现在已经逐渐的开放了,因此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到那里去进行洗礼的仪式。   那个正宗洗礼之地先不提,先看这个山寨的,我现在忘了用不用买票了,快到河边之前,路边也有很多圣经相关的文字,还有一些洗礼过程的照片。

  走到河边有圈成一块块的行洗礼的地方,这一大清早的,已经有不少宗教人士了。

  在这儿的商店里有一种其他地方少见的纪念品,最简单的是“圣水”,就一个瓶子,里面装的是约旦河的河水,也卖空瓶子,可以自己买了瓶子灌上河水带回家,还有三瓶或四瓶一套的,里面是“圣水、圣土、圣油”等等,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一套6美元、三套15美元”的标价,看来再神圣的东西,也还是可以打折的。

  按照昨天的计划,我们离开这里之后本应直接去耶路撒冷的,但是在我的强烈要求下,而且也不用绕太多路的情况下,我们决定到那个正宗的洗礼之地去,对我来说,就在半年多以前,曾经到过约旦那一侧遥望以色列,今天再到以色列这边遥望一下约旦,确实是件非常好玩的事情。   在约旦那边,这个地方是个彻头彻尾的景点,是需要买票的,景点里也包括当初的教堂、村庄的遗址等等。而在以色列这边,这个地方就是边境线,有个哨卡,不过只需要对士兵说是游客,就抬杆让过去了,韩山说以前是不允许游客过去的,最近才开始开放,现在也正逐渐开发,有正在修建的教堂等等。

  远处那个金色圆顶的教堂,就是约旦境内了。

  在这儿拍张带有约旦国旗的照片是必须的,想当年,就在河对岸,我拍了有以色列国旗的照片。

  这儿也有不少朝圣的人,还有一群孩子,好像是小学生来春游一般。

  这里是边境,那个胖胖的大兵应该是边境卫兵,不过我记得约旦那边除了有士兵,还有个坦克来着。拍 张照片的时候,我还不知道那个正在系鞋带的人并不是这里的士兵,后来当我们在马萨达看到另外一群春游的小孩的时候,我才知道了这样一个带着枪的人会是干什么的。

  去年在约旦的时候,特想拍一张同时有约旦国旗和以色列国旗的照片,无奈没有角度,这回在河这边倒是如愿了。不过在这张照片的尺寸小了点,约旦国旗几乎看不出来了,练练大家的眼力吧。

  好啦,如愿以偿,可以走了,韩山说这附近还有一个修道院,大约需要半小时左右的车程,问我们要不要去看,那是当然的了。

  到地方了,停车下来,没看到修道院踪影,但这里的地形地貌很有型。

  往前走几步,哇塞,太酷了,这个修道院让我想起了一个电影,范-迪塞尔演的,讲他接受了一个任务,要从一个类似这样的修道院里把一个女孩子送到另外一个城市。   这个修道院叫做圣乔治修道院,始建于拜占庭时期,现在里面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人还在坚守。这个地区是“犹达沙漠”,不知道星球大战里的犹达大师跟这儿有没有啥子关系。

  世界大同,任何一个景点、观景台,都有卖纪念品的。

  离开修道院,要去耶路撒冷了,已经不太远了,大概半个多小时的车程。

  这车上的四个汉字挺逗,车主估计是当画儿给画在车上的,按说这四个汉字的含义可不怎么雅观。

  自从到以色列以来,有种感觉有些奇怪,以色列是犹太人的国家,而到现在为止,我所看所听几乎都是和基督教相关的事物,现在到了耶路撒冷, 个先看到的标志性建筑又是个清真寺。

  在耶路撒冷的中心区域里有大片的墓地,都是穆斯林的墓地。

  如果我们没有去位于边境的洗礼处和那个非常酷的修道院,我们会提前将近两个小时到这里,那个时间这两个教堂是开放的,但现在已经是中午了,教堂正在午休中,就没看成。

  远处那个正在施工的城门是“狮门”,我们就是从那里进了耶路撒冷古城,可惜的是城门正在施工维护中,看不到应该是很漂亮的“狮子”。

  在以色列,现在应该说有两个中心,一个是特拉维夫,是个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包括韩山在内的很多年轻人都会愿意住在特拉维夫,而耶路撒冷则是宗教与文化的中心,住在耶路撒冷的人们往往都是宗教人士,不论是对哪个宗教虔诚。   我不是一个喜欢宗教的人,宗教总是让我觉得有很强的盲目性,而在虔诚的背后,似乎更多的是希望一位无所不能的神会永远帮助自己。然而让我自己也没想到的是,耶路撒冷这个宗教氛围非常强的地方,却让我感觉很舒服,这里人相当多,以前当我到一个人很多的地方时,总会觉得烦乱,会想尽快离开,而在这儿我并没有这样的感觉。   我们在城门口下了车,开始逛这个漂亮的古城,今天在古城里最主要看的是“苦路十四站”,也就是当初耶稣从被宣判一直到 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所走过的全部路程。

  这是苦路十四站的图示说明,大概内容就是耶稣被宣判、背负十字架摔倒的地方、安慰众人的地方、有人帮他擦汗的地方和 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等等,这个图示的 一副图竟然被偷走了,韩山开玩笑说,也许 一站将会是个“surprise”。

  石头的街道、石头的房子,耶路撒冷古城,难得清净。

  很快到了 站,这是耶稣受审的地方,现在这里是个学校,看到照片上方墙上那个圆形的标志吗,那就是苦路每一站的标志。

  在 站的这个学校的对面,有两个教堂,里面也有很多朝圣团的游客。

  这是第二站,应该是耶稣背上十字架的地方,每一站的标志都差不多是这样的,有一个圆形的标志,上面用罗马数字写着是第几站,地下有一个半圆形的区域表示当初的地点。

  路就这样延续着。

  这是一处中世纪的遗址, 一张照片里的拱门也是这个遗址的一部分。

  第三站是耶稣 次摔到的地方,我忘了为什么墙上的标志和地上的标志不在一起了。

  插播一下广告,我一直觉得那种貌似夹着豆沙馅的面包挺好吃,可惜没得着机会买一个尝尝。

  第四站是耶稣遇到他的母亲,这里现在是个比较大的教堂,教堂的院子里竟然还有个餐厅。

  再往前走就到了伊斯兰市场的区域,这里虽然有很多卖纪念品的商店,但也是当地人来买东西的地方,我记得在这儿看到过一个冰箱贴,是以色列国家的形状,但是上面写了巴勒斯坦的字样,要说起来,我好像还是更喜欢以色列而不是巴勒斯坦,所以我没买那个冰箱贴,但是也忘了拍张照片有点不太应该。

  第五站这儿有个旅游团正在讲解,这里有个耶稣当初扶墙时留下的手印,大家都会去摸一下。

  有一个商店的店主跟韩山说请我们进店看看,店里基本都是宗教相关的东西。

  第六站和第七站,有妇女帮耶稣擦汗和耶稣第二次跌倒的地方。

  看过第七站,到了午饭时间,我们先去吃午饭,还是吃的“沙洼姆”,这家饭馆里的拱顶相当好看,可惜忘了拍张照片。

  第八站是耶稣安慰耶路撒冷的妇女。

  这个菜摊足以说明这个市场并不是专为游客准备的。

  从耶稣走过的苦路上,可以看到银顶清真寺。

  第九站是耶稣第三次跌倒的地方,那些木制的十字架是一些非常虔诚的宗教人士来这里时,从苦路 站一路背过来的。

  从第九站之后,就进入圣墓教堂的院子了,在圣墓教堂周边,或者也可以说是在圣墓教堂的院子里,还有着很多其他教堂,其中有埃塞俄比亚的,韩山说,有些埃塞俄比亚的黑人是犹太人,也只有埃塞俄比亚有犹太黑人,当时我觉得很奇怪,韩山也没解释为什么,回来之后,我从百度查关于示巴女王的时候发现了关于犹太人与埃塞俄比亚之间的传说,据度娘说,示巴女王当初与所罗门王一见钟情,当然,关于到底谁对谁一见钟情有各种说法,但都是说两人终成眷属,并有后代,而这位示巴女王据说就是埃塞俄比亚的女王。   这个地方就是埃塞俄比亚的犹太黑人在圣墓教堂里的住处。

  这个是啥来着,忘了。

  这是埃塞俄比亚的教堂,我们就是从这个教堂里穿过来,到了圣墓教堂的大门旁边。

  圣墓教堂这儿人很多,教堂的建筑很漂亮,就是不太容易拍照。

  进了圣墓教堂,我 次知道在一个教堂的内部是可以有很多个教堂的,而且是同时有各个教派的教堂。圣墓教堂里面非常大,人和教堂一样多的数不胜数,有各种壁画,有各种神圣的地方,很多人排着长队就为了去亲近一下某个神圣的地点。   这次写以色列游记不知道为啥很没有灵感,圣墓教堂这一段,已经耗了两天,就是写不下去,但当时看的时候还是很有感觉的,我们因为还要去伯利恒,在圣墓教堂呆的时间不长,我还觉得有些遗憾,很希望能在里面细细逛一下的,回想起来是千思万绪,可就是张口结舌,码不出字来,没办法,就这样了,看照片吧。

  从圣墓教堂出来,回头拍了一张全景,不过现在回看这张照片,完全没有表现出这个教堂的一种厚重感,我的摄影技术实在是太有待提高了。

  沿路走着,走到一处,韩山说地上这些大的地砖是原始的。

  从另外一个城门出了耶路撒冷古城,大卫王塔就在这个城门附近,大卫王是本次以色列之旅的另一位重要角色,他是以色列很 的一位国王,所罗门王的父亲,也是在旧约里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物,现在以色列国旗上的六角星就是被称为“大卫星”。不过,韩山说,这个大卫王塔其实和大卫王一点关系都没有,之所以被称为大卫王塔完全是因为当初十字*的历史没学好,误以为这里是大卫王的宫殿,才把这儿称为了大卫王塔。   很可惜的是,我们在耶路撒冷呆的时间实在是有点短了,我当初安排了一天半的时间,本来以为肯定够了,没想到还差得太远,这个大卫王塔就没能好好去看,只是在晚上去看声光秀的时候进去了一下,哎,写到这儿,又开始琢磨啥时候能再去一次以色列了。

  这里有个古色古香的宾馆,不知道住起来咋样。

  出了古城,回到现代,摩登的购物中心和世界知名品牌。

  上车出发去伯利恒,伯利恒是属于巴勒斯坦地区的,理论上说韩山是不能进去的,不过这方面的限制并不是很严格,韩山带着我们稍微绕了一点路,从另外一个哨卡就可以进去了。在伯利恒我们还会有另外一位英文导游,这也是必须的,韩山只能作为我们的朋友一起进去玩,而不能作为一个导游进去工作。   在路上韩山说现在巴勒斯坦地区使用的水、电都是以色列供应的,而且货币也是使用的以色列的新谢克尔。看起来巴勒斯坦如果真想建国还是很有难度的,那些高难度的什么什么边界问题、耶路撒冷问题等等不提,就光是经济上的这种依赖恐怕就是很大的问题。

  在伯利恒主要是去看圣诞教堂,就是当初耶稣降生的地方,除此之外,还要求必须逛一个购物商店,之前韩山问过我是想先去教堂还是先去商店,我选择了先逛商店。   这个商店里卖的东西也还是大同小异,大部分都是宗教相关的东西,有很多木雕据说算是当地特产。我在这儿就买了两个冰箱贴,选的时候,特意挑了写着伯利恒的,虽说不怎么好看,不过是在巴勒斯坦地区买的,还是比较有纪念意义滴。

  我们在伯利恒的导游已经在商店等我们了,我们买完东西之后,一起出发去看圣诞教堂,路上他简单给我们讲了一下伯利恒的情况,据他说,现在伯利恒一共有大约17万人,其中20%是基督徒,其余的是穆斯林。   很快到了圣诞教堂,这个教堂和圣墓教堂一样,都是凯撒的母亲海琳娜所建, 次是建于古罗马时期,第二次建于年前,并一直沿用至今。

  在圣诞教堂的对面,有一个新建的清真寺,在清真寺上飘扬着巴勒斯坦的国旗,乍看很像约旦国旗,就是少个星星而已。

  圣诞教堂的大门很独特,这个大门历经了三次重修,一次比一次小,现在前两个版本大门的痕迹还清晰可见,而 一次的,也就是现在使用中的,已经不能称为“大门”了,人都需要弯腰才能进去。 把门改成这个样子,还真不是为了让进入的人必须表示出对主的谦卑,而是当初为了不让骑兵轻易进入,才将门改成如此之小的。

  这确实是历经年还在使用的教堂,非常老旧,地上有过去遗留下来的马赛克,墙上还有一些漂亮的壁画。

  这个教堂里最值得看的地方是在地下室里,是当初耶稣降生的地方和被放置过的马槽所在的地方。我们刚到的时候,教堂正在做弥撒,不允许进到地下室参观,而且进去的入口处排着非常长的队伍,都是各方虔诚的游客。我们的导游很有行动力,他跑去找了维持秩序的貌似警察的人物,帮我们申请了一个标准的“走后门”,就是让我们直接从出口的地方进去。   等了大约十几分钟,弥撒活动结束了,导游带我们到出口外面,先给我们大概讲了一下里面的结构,然后让我们一个人一个人的依次快速走进地下室里。   里面有两个重要地点,一个是耶稣的降生地,现在有个银色的十四角星标志着,我记得导游还讲过关于14这个数字,但是很不幸的,我又有点记不清了,只记得是关于年代的,是从耶稣降生到一件啥重大事件正好是十四代,然后又到下一个重大事件又是十四代(嘿嘿,我知道这跟没说也差不多)。   排队进来的人们都是非常虔诚的人,基本都会对这个银星行三叩九拜之大礼,想拍张照片都得靠抓拍。

  这是在银星旁边的马槽圣坛,就是耶稣出生之后被放置在马槽里的地方。

  这就是地下室全貌,正前方是银星圣坛,右手边是马槽圣坛,右边是入口,左边是出口,也就是我们溜进来的地方。

  参观完圣诞教堂,我们在伯利恒这位导游的任务就完成了,我们跟他告别之后,韩山又带我们到了一个差不多算是观景台的地方,看看伯利恒市容。其中第二张照片里远处那个山也是一个考古遗址,回来之后我又百度了一下相关信息,发现其实到巴勒斯坦地区除了伯利恒之外,还有希伯伦可以去,这个山应该就是在希伯伦的,下回吧,如果再去以色列,一定要去看看。

  我还特意拍了一辆巴勒斯坦的汽车,牌照的颜色和形式都和以色列不一样。

  我还想在伯利恒买几张明信片,刚才那个商店里的都不太好看,我们的司机业务能力相当强,对很多地方都非常熟悉,很快又带我们找了另外一家店,买到了明信片。当我们回到进入以色列的关卡的时候,韩山还特意嘱咐我们,如果士兵盘问,我们要么就装听不懂英语,要么就得说我们是从附近一个城堡来的,因为按说韩山是不能进入伯利恒的,不过士兵啥也没问,看了一下韩山和司机的身份证就让我们过去了。

  今天还有 一个项目是传说中的钻石店,以色列虽然不产钻石,却以加工钻石出名,可以说具有世界上 的加工工艺。我虽然对钻石这种东西没有一点兴趣,但还是挺愿意到这个 的“NationalDiamondCenter”逛逛的。

  我们在路上的时候,韩山曾经给店里打过电话,说他们是有一位会说中文的店员的,但可惜今天这个人休息,没在店里。到了之后,另外一位岁数蛮大的,貌似店长一般的人物在等着接待我们,看来中国人的购买能力一般都很强大,我们虽然只有两个人,也还是很受重视。   一开始这位“店长”带我们到店里的一些展览区,要给我们讲一些关于宝石的历史,但是他似乎有些不耐烦讲一遍英文然后等着韩山翻译成中文的这种方式,没说两句话就提议说,要不给我们放一段中文的电影。我本来以为电影的内容会比较科普,没想到基本是个纯粹的广告片。看过电影之后,就急不可耐的把我们带进了业务室,直接开始推销钻石了。   猫妮儿对钻石还是很内行的,她简单了解一下价格之后就得出结论,这里的钻石确实相当便宜。我旁听了一小会儿,也看了几颗钻石之后,就失去了兴趣,开始到店里闲逛。

  这里也有卖纪念品的,在这儿我买到了很漂亮的冰箱贴,非常满意。

  这张照片里,那个金色的箱子状东东就是 的“约柜”,也是圣经里的重要角色,那成对的蜡烛台是在一个犹太节日里要用到的物件,很正常的,我又忘了那个节日的名称。

  离开商店之后,韩山又带我们到了一个观景台,可以远眺耶路撒冷古城,这个地方差不多是在我们上午刚到耶路撒冷时去的橄榄山的对面,在这儿我和韩山、司机一起合影留念。

  充实的一天又要结束了,大概晚上7点半左右我们到了宾馆,这个宾馆的名字是“石榴”,宾馆的标志总是让我联想起清真寺上面的月牙。

  可能是因为我们到的比较晚,没有房间了,宾馆免费给我们升级了一个差不多算套房的房间,不过我和猫妮儿到房间里之后发现竟然是一个大床,这事不太靠谱,我又跑回前台去要求换房间,前台的服务员说实在没有房间了,所以才给我们免费升级的,但是我坚持说这个问题必须解决,服务员让我给他五分钟时间,我说那行,我们先去吃晚饭,然后再来找他。   等吃完晚饭,我又去前台,那位服务员说,房间实在是没有了,给你们加一张床行不,我同意了。一边往房间走一边琢磨,这说是套房,地方也不大,能往哪儿加个床呢,没想到人家还真是早有准备,房间里的沙发是个沙发床,直接打开铺好被褥就全搞定了。

  在这个酒店里我们要住两晚,明天会继续耶路撒冷之旅。窗外的夜景很美,大床也很舒服,睡啦,晚安,明天见^_^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jj/5829.html

蒙ICP备2023004182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