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国关国*外交学人”可订阅学习
学人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治研究所所长;国际*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
关键词:亚洲经济;经济增长;债务风险;负利率;新冠肺炎疫情
内容提要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年亚洲经济增速出现超预期下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亚洲经济体经济活动总体上明显放缓,对外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增长动力不足,物价走势分化加大,但亚洲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收入有所改进。展望未来,金融风险特别是债务风险累积、发达经济体负利率的出现与扩散、地缘冲突与突发公共事件、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以及美国经济走势对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有所加大。总体而言,未来几年内亚洲经济将在中低速轨道上前行。
长期以来,亚洲经济以相对其他地区较高的增速成为世界经济最为重要的增长点,亚洲经济未来运行趋势是决定世界经济走势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当前亚洲经济的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情况下,外部风险加速暴露,内部挑战也不断攀升,亚洲经济正在经历各种问题的叠加效应的冲击。深化区域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对促进亚洲经济增长有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的意义。
1经济增长放缓及其原因
近年来,同世界经济增长下行的趋势一致,亚洲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也出现了下降。年,全球九成经济体都放慢了增长的脚步。根据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9%,创年以来的 水平,较上年同期报告预测值下调了0.6个百分点。[1]在此背景下,年亚洲经济增速也出现超预期下行,并且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增速分化加大。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受不断加剧的贸易摩擦、地缘*治紧张和国际合作中不确定性的影响,年亚洲经济体商业信心、投资决策遭遇冲击和干扰,生产和贸易成本增加,经济活动总体上明显放缓。根据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数据,年亚洲经济体加权计算的经济增长率为4.1%①,较年下降0.7个百分点,创年以来 水平。
分地区②来看,年南亚和东亚经济体加权计算的经济增速较高,均约为4.8%;中亚经济体加权计算的经济增速为1.7%,较年下降1.6个百分点;西亚地区的经济增长表现最差,加权计算的经济增速为-1.2%,较年下降1.3个百分点。从不同收入群体的经济体来看,中等收入经济体的增长表现决定亚洲整体经济增速。按现价美元计算,年中高收入经济体占亚洲经济体经济总量的比例为52.6%;中等收入经济体占亚洲经济总量的比例约为七成。部分重要中等收入经济体受外需疲软和内部不确定性共同作用,年经济增速出现下滑。
分国别和地区来看,很多亚洲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表现低于预期。在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纳入统计的47个亚洲经济体③中,29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速较年有所下降,占比超过六成。根据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为6.1%;仅在3个月后,由于该国消费和投资持续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该国年的经济增长率调整为4.8%,较此前估计值大幅下调1.3个百分点。
进入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直接冲击及其引发的其他风险加速上升,亚洲经济面临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部分经济体甚至会出现经济衰退。如果说年亚洲经济下行可以归咎为突发因素的作用,此前几年亚洲经济的持续下滑的原因更值得警醒。导致近年来亚洲经济下行的原因很多,既包括短期因素,也包括中期和长期因素。
短期因素主要源于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盛行。特朗普*府奉行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策,严重抑制了全球贸易投资往来,极大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多次指出, 造成的累积经济损失可能达到亿美元,占全球GDP的0.7%。[2]其直接原因是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组成的全球总需求不足。这在全球物价水平稳中有降和经济增速显著放缓同步之中得到了充分反映。据瑞银集团估计,年全球消费支出创10年来增速新低,其中主要是亚洲国家消费大幅下降。全球消费减速的40%来自印度,土耳其和中国各占25%。[3]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也使国际社会在应对疫情上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从而导致疫情的负面效应不断扩大。
中期因素主要源于货币*策与财**策的效果递减。亚洲各国尤其是发达经济体货币*策与财**策的效果递减,可以从所谓的现代货币理论(MMT)成为*策讨论焦点之一得到证实。在“现代货币理论及其实施与挑战”一文中,日本银行*策委员会前委员白井早由里点明了该理论被热议的本质:突出强调财*扩张*策反映出对非常规货币宽松*策表现的失望,包括低于预期的增长和通胀,已经处于萎缩境况的全球制造业便是一个典型例子。[4]
长期因素主要源于劳动生产率增长乏力。当前,亚洲主要经济体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强化,技术进步特别是数字技术革命带来的复杂影响,以及各国经济体制机制对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形成的掣肘,是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意味着盈利等预期长期都不看好,由此对投资需求产生抑制作用。
2就业、收入和物价表现
在就业、收入和物价等与民生相关的经济指标上,尽管总体上延续了近年来的向好态势,但也出现了一些发展动向。关于年就业、收入和物价等方面短期表现的分析,既能够反映亚洲经济发展的一些长期趋势,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亚洲经济存在的一些长期问题提供解释。
(一)就业与收入表现
在就业方面,亚洲经济体总体形势较为稳定,但青年失业率不断攀升,从而为一些社会问题的凸显埋下隐患。与年相比,年亚洲经济体失业率仅有小幅攀升,并且失业率仍保持在5%以下的相对较低水平。国际劳工组织(ILO)估算数据显示,年亚太地区15岁以上人口失业率为4.4%,较年上升0.1个百分点。①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划分,东南亚和东亚地区失业率较低,分别为3.0%和4.1%;西亚地区失业率 ,为11.9%,较年上升2.0个百分点;中亚和南亚地区的失业率处于中等水平,分别为5.8%和5.4%。②亚洲经济体中失业率较低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年越南、缅甸、尼泊尔、泰国、巴林、柬埔寨、老挝和卡塔尔的失业率都不高于2%。而巴勒斯坦由于受战争威胁,失业率高达26.2%;亚美尼亚失业率也相对较高,为17.0%。年失业率超过10%的亚洲经济体还有约旦、格鲁吉亚、土耳其、也门、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在具有系统重要性的经济体中,印度的失业率相对较高,年约为5.4%,较年上升0.1个百分点;韩国的失业率为4.1%,较年上升0.3个百分点;日本失业率为2.3%,较年下降0.1个百分点;中国失业率与上年持平,为4.3%。但是,亚洲青年失业率仍较上年有所提升。国际劳工组织估算数据显示,年亚太地区15~24岁的青年失业率为13.8%,较上年提升了0.3个百分点。由于多数亚洲经济体经济遭受疫情冲击,就业市场的稳定环境遭到破坏,失业问题成为很多经济体宏观经济运行需要应对的突出问题。稳就业成为年甚至今后几年中宏观经济*策的重心之一。
尽管一些亚洲经济体的失业率较低,但人口老龄化问题给就业带来的挑战不断加大。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年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87%;在有统计数据的45个亚洲经济体中,同期有11个亚洲经济体的这一比例超过全球平均水平。①其中,日本的老龄化水平居亚洲 ,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27.58%,超过全球平均的3.1倍;紧随其后的中国香港特别行*区和韩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6.88%和14.42%,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过去10年中,有37个亚洲经济体的老龄化水平有所上升,甚至一些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老龄化水平也出现了快速上升势头。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年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较快的5个亚洲经济体为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特别行*区、新加坡和中国澳门特别行*区,分别上升6.34个、4.50个、4.32个、4.32个和3.65个百分点;同期,泰国、斯里兰卡和中国的老龄人口占比均上升3个百分点以上,分别为3.49个、3.34个和3.11个百分点。对很多亚洲经济体来说,人口老龄化不仅短期内不可逆转,未来还将会进一步加剧。老龄人口占比上升不仅导致相关国家(地区)就业市场的紧张,还会加重社会负担并引发相关社会问题。在收入方面,近年来多数亚洲经济体有所改进。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年蒙古、孟加拉国、越南、印度、中国、柬埔寨和老挝按年美元不变价计算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增幅较大,都超过了5%;预计年仍保持良好增长态势。②但是,年文莱、巴林、伊朗、阿曼和黎巴嫩等经济体的人均国民总收入较上年有所下降,其中文莱的人均国民总收入较上年下降4.7%,预计年人均收入将随该国经济形势好转而有所提升。
在收入分配的均等性方面,亚洲经济体的表现好于世界平均水平。美国中央情报局发布的年版世界各国(地区)概况显示,纳入统计的42个亚洲经济体基尼系数均值为0.37,低于0.的世界均值。③分地区来看,东亚地区经济体的基尼系数均值高于世界均值,为0.,但仍处于收入相对合理区间;西亚、南亚和中亚地区经济体的基尼系数均值均明显低于世界均值,分别为0.、0.和0.。分经济体来看,中国香港特别行*区的基尼系数居亚洲首位,为0.。此外,中国内地、沙特、新加坡、菲律宾、土耳其、马来西亚、土库曼斯坦和伊朗等经济体的基尼系数处于0.49~0.40的收入差距较大区间。这些亚洲经济体的收入不平等问题同样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jj/5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