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 医院 http://pf.39.net/bdfyy/众所周知,现代人属于一个名叫“智人”的物种,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智人化石在非洲被发现,距今大约16万年。
如果我们延长人类历史的跨度,从智人诞生一直到21世纪,并以一天为单位的话,那么人类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野蛮与蒙昧之中。即便在石器时代,我们的生存环境仍旧非常恶劣,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危险。
可大约在1万年前,人类社会迎来了 缕曙光。若以24小时计算,那么之前的二十多个小时无疑是沉闷而无聊的。直到晚上十点半左右,好戏才刚刚开场。因为此时,农业出现了。
农业塑造了文明的基因,使人类社会具备了高度的复杂性,今天,全世界有大约50%的土地被用于耕种与放牧。因为农业,人类建立了城市,掌握了权力,将人分成三六九等的制度也就此产生。
农业不仅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更是我们主动改造自然,与其他生物产生互动的结果。
1/6征服全球之旅
大约3万年前, 批智人从非洲抵达中东。又过了3—5万年,欧亚大陆的最东端已经有人类定居。1.4万年前,他们通过白令海峡,并在年的时间里由北向南,征服了整个美洲大陆。1.1万年前,全世界所有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都已经能见到我们祖先的身影。
从诞生到遍布全球,人类花了至少10万年的时间。在此之前,人类有长达数百万年的时间,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这里所指的“人类”不仅是智人,还有其他已经灭绝的人类物种)。
狩猎采集社会的特点是,一切取之于大自然。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狩猎采集社会具有高流动性的特点。某个地方的猎物一旦打完了,就得换个地方。
这也解释了为何早期人类得以迅速扩张,因为采集民族天生自带扩张性的基因。他们只有不停地迁移,才能补充生存所必需的能源。
狩猎采集虽然扩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但也有个显著的缺点:在迁徙的时候,如何照顾下一代成了一个大问题。婴儿身体孱弱,需要定期照料。但是漂泊不定的环境不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所以在狩猎采集社会,人们甚至都不敢多生孩子,导致出生率比较低。
另外,狩猎采集时代的人类虽然四散各地,但是密度并不高。因为密度低,就难以开展更紧密的合作,也无法形成高级的文化。
的确,狩猎活动也需要分工协作,形成社会组织。但这个网络是比较松散的,既没有 的权力中心,也没有严格的约束机制。因为此时人类所面临的主要对手,依然是大自然的野兽,而非自己的邻居,或者享有同等文明程度的其他部落。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农业呢?考古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下面几种假设。
2/6农业的诞生
很多人以为,狩猎采集时代的人类生活异常艰苦,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为生存而挣扎。但真实的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让我们回到1.5万年前,那时候地球上,到处都是大型哺乳动物,比如我们熟悉的猛犸象,剑齿虎等等,就活跃在这个时期。
这些动物为人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脂肪与蛋白质。而且,人类的饮食结构也非常丰富。既能捕食大型哺乳动物,还能吃野猪、兔子等小动物。除了肉类,还有各种各样的水果、根茎与种子植物可供我们享用。
但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降雨量增加,森林的面积开始扩大,本来适合大型哺乳动物生存的草原,被不断地蚕食。加上人类持续地捕杀,大型哺乳动物逐渐灭绝,我们不得不寻找新的食物来源。
农业的出现,意味着我们 次对别的物种加以驯化。它和狩猎采集 的不同在于,狩猎采集的资源是不可控的,而农业则完全不同。农业是人类通过控制动植物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为我们提供可资利用的能量与资源。
农业从本质上是对自然的干预行为。我们无从知晓人类是从何时起开始积累起农业知识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能走到这一步并不容易,因为并非所有的动植物都可以被驯化。
全世界的植物种类数以万计,但可以被驯化的只有种。全世界的陆生哺乳动物大约有种,可仅有14种能够驯养。而在所有被驯化的植物中,小麦是最早受到垂青的物种。它出现在除美洲以外几乎所有古文明的记载中。
促使农业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定居人口的出现。人类天生向往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地区。但这也自然而然地导致了人口过剩,加上移民的增多,迫使人们不得不采取新的资源获取方式。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人类之所以发展农业,主要是为了获得持续而稳定的能量供给,这对人类的后续发展,尤其是人口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这并非没有代价,因为可供驯化的动植物有限,人类饮食便牺牲了多样性。从而对我们的体质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后面还会提到。
3/6农业与聚集
农业给人类所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定居人口的增加。当然早在数十万年前,人类社会就有定居人口,但那只要取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与食物条件。有了农作物以后,更多人停止了漂泊和迁移,而选择在固定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以农业为中心,人类产生了更为庞大,也更加严密的组织形式。由于 性的定居成为可能,人类的合作程度得以不断加深。小到几十户,大到数千户的村庄开始出现。
当然,狩猎采集民族也有村庄。不过,无论是规模还是组织形式,均不如农业社会的村庄。
那么,农业村庄与狩猎采集村庄 的不同在哪儿呢?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建筑形式。
在湖南省有一处叫做八十垱的遗址,位于长江和洞庭湖之间。考古学家从中发现了一些柱坑,它们被证实是住房的基座。这片地区常年洪水泛滥,人类之所以选择在此定居,显然是出于农业生产的考虑。
而在更有名的半坡遗址,考古学家在农业村庄里发现了一条很深的防卫沟。在英国的斯卡拉布雷,人们发现了几座石砌的房子,石头房子不仅是为了御寒挡雨,也能有助于抵御敌人的袭击。
石砌房子,壕沟等建筑形式的出现,向我们证明了以下几点:
首先是人类开始大规模定居,因为没有定居,人类就不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加固建筑。
其次,建造这些建筑本身,离不开精细化的深度合作。这意味着人类社会需要变得更加团结,以及更为严格的制度约束。
比如,位于巴勒斯坦境内,迄今已有1.4万年历史的杰里科,被考古学家誉为人类最古老的城市。这里不仅发现了小麦和大麦的遗迹,还有石砌的壕沟与围墙。大约在公元前年左右,杰里科从一座村庄发展为一个城市。
杰里科堪称人类历史的活化石,它最早是采集狩猎者的聚集地,后来被刀耕火种的农民所占据。直到城市出现,一个大规模的协作网络为杰里科提供了大量公共品,包括城墙、公共建筑,以及精密的灌溉系统。人类完成了从史前向文明的跨越。
第三,防卫性建筑的出现,是人类自我保护意识开始增强的信号。而这就涉及到农业发展所带来的另一个副产品——权力。
4/6农业与权力
权力的产生和人类一样古老。从狩猎时代起,人类社会就出现了掌权者。不过,在漫长的石器时代,权力的重要性并不显著。尽管每个部落都有头人或酋长,但他们只能控制极少数人。
狩猎活动不需要强有力的 ,因为它的行动规模有限。采集果实同样如此,以上这些活动都属于低水平的合作,仅靠少部分人就能实现。
然而,如果要组织*队包围村庄,或者为城镇修建一座城墙,情况就不同了。因为这需要动员更多的人力,甚至要强迫一部分人服从。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我们已经适应了几百万年没有 的生活,为何在农业出现以后,权力的价值反而被放大了呢?
这一切,还是与农业社会所带来的定居生活有关。
农业扩大了人类食物的供给,这使得村庄和部落人口逐年增加。然而,人口多了,同时意味着争夺食物的人也多了。但是土地生产率的提高,却赶不上人口增长的步伐。到了这时候,就会爆发资源矛盾。
更严重的是,由于人类适应了定居生活,而土地资源终究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了围绕土地展开的争夺战,很多战争都关乎生死存亡。
当人类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时,权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它能够有效地团结起人力,齐心协力一致对外。
另外,当社会需要建设大型工程时,权力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有不少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正是源于水利工程建设。而发展水利的根本原因,还是为了农业。
*治学者将权力分为两种,一种自下而上,被称为“共识性权力”,一种自上而下,被称为“强制性权力”。
共识性权力从很早就有了。简单地说,它是由社会成员出于合作的需要,自发组织起来,并以牺牲部分个人自由为代价,所换来的集体效率与安全感。在采集狩猎乃至更早的时代,人类社会便出现了这种权力。即便在动物中,诸如狼群、狒狒、黑猩猩甚至蜜蜂,也能发现共识性权力的存在。
值得注意的第二种权力,即“强制性权力”。因为在这种权力机制下,产生了所谓“少数服从多数”的情况。为什么人们会被强制要求服从别人,甚至在必要时遭受严厉的惩罚呢?
这可能还是和生存危机有关。在生死存亡关头,人类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禁止了利己行为的发生。因为它可能会威胁到所有人的生存。
强制性权力也是对暴力的垄断,通过对利己主义进行适当的惩罚,有助于对社会其他成员产生威慑,从而树立起某种权威,并构筑起更为复杂的协作体系,如组成*队或建设公共工程,来加强组织的竞争力。
生物学家埃德蒙·威尔逊就说过,在人类群体内部,利己主义也许是 策略。可对于整个群体而言,利他精神才能给组织带来更好的未来。
5/6农业使我们变强大了吗
农业使人类告别了漂泊无定的生活,并开始了大规模的集聚,继而发展出后来的村落、城镇和都市。
农业提高了人类的食物产量,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对未来获得了稳定的预期。农业具有高度的季节性与周期性,人类在农业的影响下,拥有了独特的时间意识,并衍生出一系列生产与作息习惯。
农业是人类自创的生态系统,但它从根本上依旧脱胎于大自然,这就注定了农业是靠天吃饭的。全世界的农业文明,都有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并最终发展出了不同的宗教,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精神世界。
农业使人类得以过上相对安稳而有序的生活,然而这一切,均离不开权力和制度的维持。这使得我们彻底告别了采集狩猎时代的自由自在,并不得不接受少数人凌驾于多数人之上,以及社会贫富差异拉大这一不幸的事实。
那么,农业的产生,到底是人类的进步还是退步呢?传统历史教科书通常认为,农业是进步的标志,因为人类社会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发展的。不过,来自以色列的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却给出了相反的观点。
赫拉利认为,人类从狩猎采集过渡到农耕社会,非但不是进步,对个体而言,反而还是一种退化。
为什么这么说呢?赫拉利指出,农业也许是人类有史以来 的骗局。在农业技术成熟后很长一段时间,人类生活远远不如他们打猎的祖先。
我们先说劳动强度,狩猎时代的人类,他们主要的任务是打猎和采集。以打猎为例,如果你本周打死了一头猛犸象,那么在接下去的一个月,你们全家的吃饭问题都解决了,你不需要在付出额外的劳动。相反的,你可能一年有大部分时间在无所事事中度过。
可是农业却不同了,要确保庄稼按时丰收,你一年四季都得下地劳动,不仅如此,你还得学习很多技巧,从松土、浇水到施肥,每一样都得会。这些劳动对体力的消耗,一点也不比狩猎要低。
那么,当你成功地以农业为生的时候,是否就意味着你比过去更健康,更强壮了呢?赫拉利的回答同样是否定的。
因为,正如之前所说的,农业使我们的饮食结构变得单一了。过去我们是杂食类动物,各种肉,各种植物和水果都会吃。但农业使我们的食物变得不再富于营养,降低了我们的体质,还增添了许多新型的传染病。
赫拉利说,站在个体的角度,农业时代初期的祖先,无论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不如狩猎时代的人类。如果让两者在竞技场上PK,后者将极有可能取得完胜。
至于农业给社会结构带来的变化,那更是多的去了。农业让土地资源变得稀缺,并引发了无数战争。农业在为社会创造剩余财富的同时,也促进了精英和贵族的崛起,他们位于社会金字塔的顶端,压迫并奴役着大多数人。自由平等的原始社会,从此成为了古老的传说。
既然如此,农业到底好不好呢?难道它真的是上天给人类开的一个玩笑吗?
6/6尼安德特人的灭绝
地球上曾经存在着一个强大的人种,叫做尼安德特人。他们的长相与现代人几乎没有差别。尼安德特人的身体非常强壮,这与他们长年累月的打猎活动有关。考古证据显示,尼安德特人的脑容量也比现代人大一些,也就是说,他们比我们还要聪明。
尼安德特人会使用复杂的工具,他们还能发明新的工具,并给自己制作衣服。狩猎采集使尼安德特人的饮食结构非常多样化,他们甚至还发展出了语言系统,能够在族群内部进行有效的交流。
假设在大约1万年前,一个现代智人与尼安德特人相遇并打一架,智人的胜算几乎为零。
从逻辑上讲,尼安德特人更应该成为人类物种的 赢家,因为大自然赋予了他们强壮的身躯与聪明的头脑,以及强大的学习与交流能力。但出人意料的是,如此强大的物种, 还是灭绝了。
关于尼安德特人灭亡的原因,迄今曾存在不少争论。但是人类学家已经证实,尼安德特人局限在族群内部的繁衍方式,是导致其灭绝的罪魁祸首。
由于尼安德特人的联姻大多发生在部落中,这就增加了近亲繁殖的概率,并大大降低了尼安德特人后代的质量。长此以往,尼安德特人就变得“一代不如一代”,最终在生存竞争中输给了智人。
尼安德特人有点像近代欧洲的落魄贵族,为了坚持血统的纯正与高贵,拒绝与其他阶层的人通婚,只能眼睁睁看着家族一点点衰败下去。
尼安德特人的悲剧给现代人上了沉痛的一课。它告诉我们,无论任何时候,群体繁衍比个体的强大更加重要。
这正是农业对人类的贡献所在,农业虽然降低了我们个人的素质,但它通过稳定的食物供给,使我们繁衍后代的机会增加了。当人口出生率不断增加时,人类就逐渐把握了自然竞争的主动权。
而一切文明诞生的基础,都源于人口的增长。人口,是人类发展的基本盘。农业开启了人类规模化的成长之路,它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jj/5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