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热爱斗争、发誓要解放全巴勒斯坦并将犹太人赶下大海的哈马斯圣战组织又向以色列境内发动了大规模火箭弹袭击。八天之后遭到以色列猛烈反击的哈马斯领导人终于接受了埃及和联合国的斡旋调解,同意停止一切武装活动,并宣布自己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战略性胜利”。长期支持巴勒斯坦人民解放事业的中国*府这次没有发布明确的“援”或“谴责”信号,而是基本如实地报道了 冲突的进展情况,看来很有必要详尽叙述一下伴随中国老百姓几十年的巴以争端问题了。
上篇民族、地理及其历史演变
数日前,巴勒斯坦地区由激进组织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因以色列全面交通封锁,导致发电厂停机,工厂商店停业,国际援助物资运输也因涉嫌夹带*火而遭以色列*队严控,生活用品奇缺,有人甚至强行在与埃及的界墙上炸开大洞,七八万居民涌入埃及境内购物;哈马斯旗下各武装派别则连续向以色列境内发射多枚卡桑火箭以示报复,巴以关系降到年“巴勒斯坦人民总起义”以来的 点。国际人权组织谴责以色列封锁,欧盟则对此表示遗憾,美国正在斡旋,其他各方态度则五颜六色,国内肯定也有许多深信以色列“侵略霸道”的人对哈马斯及巴勒斯坦人表示同情支持。
从尊重历史和严格治学角度出发,其实对一些错综复杂历史久远的民族争端与冲突不宜更不应该擅作结论,而对巴以两民族之间更为纷繁复杂的历史恩怨冲突,不了解其真实内容就更不应“一言以蔽之了”,否则,如果有人询问你巴以冲突的来龙去脉或因果原由,你很可能就会张口结舌,支支吾吾了。
总面积仅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实际上只是中东一个地区的名称,犹
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是该地区最早的居民。根据年出版的《中东国家通史》一书,今天居住在该地区的居民应确切地称为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犹太人。
自公元前年始,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的犹太人国家以色列与邻居黎巴嫩古国一样,先后七次被入侵的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及阿拉伯人所征服;其后建立的以色列国又败亡于十一世纪入侵的欧洲十字*。而该地区最早的土著居民之一迦南人和腓力斯人及早期希腊罗马人后裔(即今天俗称的巴勒斯坦人)也于公元七世纪被入侵的阿拉伯人征服同化,其后巴勒斯坦地区又在经历了年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之后于 次世界大战结束转为英国委任统治地。估计有不少人知道,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共同圣人耶稣就是公元一世纪时的巴勒斯坦地区土著居民,因带头反对外来占领者罗马人而被罗马总督下令处死于十字架上。
在到年的三十年间,由委任统治国英国协调划分出的巴勒斯坦地区7块土地(其中犹太人4块,阿拉伯人3快)的权属范围发生了变化,犹太人从许多阿拉伯人手中购买了大量土地,犹太人善耕作经商,阿拉伯人爱游牧休闲,以色列独立建国前双方倒也相安无事。但犹太人在流落世界各地时,除发财致富外始终不丢弃自己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与社群关系(如在犹太人积聚区域建礼拜堂、学校,坚持集体吟诗祈祷唱歌传播传统文化),因此建独立国家的决心、努力和客观条件明显都远远超过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犹太人在流亡散居世界各地近十个世纪后,又陆续从欧洲、美国和前苏联等地返回失散多年的故乡,并于年根据联合国第(2)号决议建立了以色列国,从此和虽拥有土地但无法独立建国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激烈争战,至今尚难平息。从年以色列宣布建国第二天开始到年出兵黎巴嫩将阿拉法特为首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总部及残余武装人员驱逐到北非突尼斯(即所谓的第五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犹太人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间始终打打杀杀,恩怨难辨。
巴勒斯坦地区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人口比例以前是前者略大于后者,但随着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 国家埃及和主流巴解组织关系的缓和,再因阿拉伯人相对自由的迁徙流动和极高的生育能力,两者的人口比例正在趋近1:1,面对加沙地区阿拉伯圣战组织经常向以色列发火箭弹、非*非民的哈马斯和吉哈德等“解放组织”和每天领了联合国救济食品后上街晒太阳再向以色列*警扔石块的阿拉伯邻居,以色列人开始感到了压力。
地理和民族演变史之外的巴以关系及冲突战争且看下篇。
老马杂谈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jj/4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