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和以色列的冲突突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哈马斯在发动了三天的大规模袭击后,竟然宣布“达成目标”,准备和以色列谈判停火,并表示对和平对话持有开放的态度。
这简直就像一部戏剧性的电影,让人目瞪口呆;
我觉得,哈马斯的这次行动就像是厕所里的一句话:“来去匆匆,冲冲就走”!
你刚刚还打得如火如荼,现在就说要停火,这对以色列来说未免太幼稚了吧…
何况以色列已经动员了10万正规军,还有20万预备役,你突然说“不玩”了,这好像不是你说了算的。
“中东小霸王”的杀气已经腾腾,如果不让刀尝尝血,犹太人的面子怎么挂得住?况且美国的钱和航母都已经到位,如果不打一场痛快的仗,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自己的金主。
所以现在的冲突走向已经不是由哈马斯掌控的了,主动权已经落在了以色列手中,区区百来个人质恐怕是难以威胁到这个曾经多次挑战整个中东的国家。
不过说实话,以色列在这三天里的表现实在是让人失望,如果它的真正实力就是这样,那么它以前是怎么赢得中东战争的呢?
我们暂且不谈以色列在遭遇突然袭击后部队的应对能力如何(事实上很差劲),今天我们只看一下以色列自称拥有世界最顶尖的情报机构为何在哈马斯的大行动之前毫无所知呢?
以色列的情报机构在我们的印象中,以色列的情报机构在全球都是非常有名的,其中的摩萨德更是可以和美国的中央情报局、英国的军情六处以及已经解体的苏联克格勃媲美,这个机构的人员就有七千多人,年度预算超过27亿美元,而且直接由以色列总理领导。
摩萨德以追杀海外敌人而闻名,但它也负责情报收集,它的座右铭是“无谋则国衰败,足智则民安居”!
除了摩萨德以外,以色列还有至少三个专门从事情报收集的机构,分别是国防军军事情报局AMAN、以色列国家安全局Shinbet(也叫沙巴克)、国家警察局的MATAM;
AMAN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军事情报,防止战争和其他敌对、恐怖活动;
Shinbet的一个职责是负责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情报收集;
MATAM虽然是内卫机构,但也有收集针对巴勒斯坦“恐怖袭击”的情报的责任。
这四个情报机构中,有三个是世界知名的,但是在哈马斯的大袭击之前,这些所谓的情报系统却完全失效了,变成了“瞎子”和“聋子”…
当袭击发生后,记者问到以色列官员到底怎么回事,高官们一脸迷茫地对全世界说:
“我们不知道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
经过哈马斯的实战考验,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对自己的情报机构做出了评价:
这是一次严重的失败,事实证明我们对加沙的情报能力很差、很差…
以军发言人哈加里少将也说:
以色列的情报机构欠民众一个交代,但现在追究责任还太早,我们现在的主要工作是战斗,然后才是深入调查。
甚至连美国媒体也提出了“灵魂拷问”,以色列的情报机构在袭击前到底在干什么?难道是睡着了吗?
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以色列情报机构为什么没能准确预测出这次前所未有的大袭击吧!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种可能是,以色列的情报机构其实已经知道了哈马斯的行动计划,但是以色列高层故意放任哈马斯发动袭击,以此为借口来彻底消灭哈马斯,夺取加沙地带。
这种做法就像日本偷袭珍珠港一样,是有意识的牺牲,只为了一个合理的理由,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
另一种可能是,以色列的情报机构太过于依赖于技术手段,忽视了人工情报的重要性。
哈马斯的这次袭击规模巨大,威力惊人,影响深远,要策划这样的行动,不可能没有几个月的时间,不仅要准备武器弹药,还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协调多个武装组织,而且要完全躲过以色列的监视,在传感器密布的加沙地区,这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哈马斯做到了,这是为什么呢?
用以色列前情报局长的话说:哈马斯早就掌握了以色列的监视技术,他们每次行动前都会完美地规避我们的监视。
由于以色列在加沙地区没有实地的情报人员,他们在这里的情报收集主要靠“圈禁”围栏上的监视系统、空中的无人机以及对电话网络的监控;
针对这些监视措施,哈马斯的应对方法虽然简单,但非常有效,那就是让自己回到“石器时代”;他们的通讯不使用电话和网络,部队集结也是在专用的防监视建筑内,躲避日常监视更是这些常年游走于此地武装分子的必备技能之一…
另外,在袭击发生之前,加沙地带虽然偶有动荡,但总体局势还算稳定,约有近2万名的巴勒斯坦人被允许进入到以色列从事一些工作,这也为哈马斯提前渗透到以色列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拥有极强的反侦察能力、并且人员训练有素,再加上谋划足够细致,这就是哈马斯成功实施大突袭的关键。
反观以色列的情报机构,仰仗着自己手中掌握的高科技监视系统,情报部门人员已经习惯于坐在电脑屏幕前搜集情报,技术替代了间谍、特工的基层工作,到最后他们就真的成为了“瞎子”和“聋子”;可能当哈马斯大举杀入之时,这些情报人员还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喝着咖啡呢?
此外,在突袭之前,以色列对该地区的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jj/12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