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5月充满了硝烟和战火,原本只是爆发在东耶路撒冷的示威游行,转眼就变成了以色列和加沙地带武装组织的*事冲突,在数日的炮火“洗礼”下,数百巴以平民在冲突中失去了生命。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又一次把中东地区推上了世界各地的热搜榜。
随着双方在加沙地区冲突的不断加剧,也牵动了各国的神经,不断激化的地区局势也加速了巴以背后国家的对峙。这也让世人不得不担忧,巴以冲突会进一步外溢,从而导致中东地区武装冲突的不断升温,为区域和平蒙上阴影。
作为安理会本月轮值国,中国在5月16日主持联合国安理会巴以冲突问题紧急公开会。并在会上发表了“立即停火止暴,维护公平正义”的演讲,为阻止局势进一步恶化而跨出了重要一步。
然而西方国家在巴以冲突中,表现出的是暧昧不清,甚至是对以色列大肆偏袒。那么,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中国成功召集联合国会议,表达了“以巴必须立刻停火!”的态度。可是战争双方会听中国的吗?
一、暗流汹涌的博弈
要看中方的调解是否能成功,巴以双方是否会愿意“听”中国的话,重新回到和平轨道上,就得先看到这场冲突背后隐藏的利益链。
巴以武装冲突的背后,不仅仅是简单的游行示威,我们常说,战争是*治的延续,而巴以双方在前线的争斗,恰恰也是巴以以及它们身后的势力的博弈过程。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表面上看,是民族斗争。
在以色列看来,对加沙地区的争夺和对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的打压,是为了让犹太人在中东地区获得生存空间,而对于巴勒斯坦来说,迟迟未能建国一直是心头大患,被以色列抢占的土地也同时剥夺了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空间。
以色列背后 的势力便是美国,为何美国会成为以色列 的 支持者呢?
一方面是因为人口构成的原因,据非官方统计,在美国的犹太人大概在多万,而全世界的犹太人是万,也就是说,在美国定居的犹太人已经占到了全世界犹太人近一半的数量。
而且,犹太人占据了美国大部分的精英阶层,无论是*界还是商界,或是娱乐界,都有着众多犹太人的身影。
因此,美国为颠沛流离了二千多年的犹太人复国计划,提供了 力度的支持,特别是在年的以色列对立战争中,美国源源不断的向刚刚建国的以色列提供*事援助,帮助招募战斗力量。
借助一个月的停火令的喘息窗口,以色列得以反扑,击退了阿拉伯世界的联*,还收获约旦河西岸额外的23.5%的管辖领域。
另一方面,以色列作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发言人,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一是*事层面的,以色列是遏制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敌对势力或潜在威胁对象的重要基地,因此,美国每年都会向以色列提供高达40亿美元的*事支持。
就在近日,美国佛蒙特州参议员桑德斯认为,美国官方要认真审查向以色列提供的高额*事支持,在一些美国参议员看来,这一笔*事援助会加大地方的武装冲突。然而,白宫方面对桑德斯的提议予以了回绝。
从这点可以看出,美国官方对以色列的作战状态是十分看重的,美国需要一个 忠诚并且具有 实力的*事力量,来维护美国在中东地区的 地位。
这种*事援助同时还可以震慑整个阿拉伯世界,面对战斗力差,且并不团结的阿拉伯集团来说,以色列边打边和的*策,不仅可以震慑某些国家不要轻举妄动,更能掀翻阿拉伯世界的友谊小船,例如以色列和苏丹的眉来眼去,就让巴勒斯坦深感不满。
再来看看巴勒斯坦,这个至今还没能正式建国的国家,在抗争中充满了曲折。巴以冲突从一开始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矛盾,但是随着几次中东战争的不断扩大,巴以冲突中,巴勒斯坦就逐渐失去了主角的身份。
如今,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除了自身的民族情结之外,还有“盟友”挥之不去的影响。
从埃及到约旦,巴勒斯坦沦为了盟友对抗以色列的一个 借口,如果说, 次中东战争是由于巴勒斯坦土地极度不公平的分割,而导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战争,那么随后的四次中东战争,都是因为埃及、叙利亚等国和以色列的利益冲突而引发的。
夹在交战炮火下的巴勒斯坦,一边在寻求建国,一边在自保,加上哈马斯和法塔赫的内斗,也使得整个巴勒斯坦陷入了悲剧中无法自拔。面对内忧外患,巴勒斯坦的建国之路漫长而又不见天日。
回到巴以冲突上来,年5月的这场冲突,是七年以来最为惨烈,也是最为激烈的一次冲突,从加沙地带扑向以色列的火箭弹,造成了以色列平民的大量伤亡,以色列的定点打击和空中打击,同样让加沙地区的平民死伤惨重。
面对战争,最苦的还是底层民众,因此,只有停止流血冲突才能给这个地区的所有人民带来希望和曙光,在巴以冲突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中国还是站了出来。
二、“以和为贵”中国的大国担当
就在俄罗斯土耳其声援巴勒斯坦,美国等西方国家站队以色列的时候,眼看加沙地区就要变成大国博弈的“练兵场”的时刻,中国作为安理会当月轮值国,发挥了大国的担当和作用。
在5月16日的巴以冲突问题紧急公开会上,中方为解决巴以问题提出了四个思路:一是停火止暴,二是人道援助,三是国际支持,四是“两国方案”。
这四个思路,是解决当前巴以问题的 途径,作为一个大国,没有选择在冲突的关键时期进行站队,而是出于国际利益和地区民众利益而作出的调解方案,是 有公信力,也是最公平的。
首先是停火,这个是解决冲突问题的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办法,只有双方回到停火状态,才会减少地区无辜平民的伤亡;
其次是人道援助和国际社会的支持,战争双方出于一定的*治目的,而展开的武装冲突,遭受 损失的是平民。
特别对于巴勒斯坦方面来说,在以色列的封锁下,加沙地区的民众如果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治,伤亡数字就会不断地上升,此时,需要的就是国际社会的援助力量和人道主义救援。
四是“两国方案”。目前为止,“两国方案”是联合国主导下,世界各国普遍承认的解决巴以问题的实施方案,也是彻底解决民族矛盾的解决办法,但碍于一些西方国家在表面一套,背面一套的做法,“两国方案”迟迟未能真正得到落实。
当前爆发的巴以冲突,又再一次印证了实施“两国方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方提出的解决思路,便是“以和为贵”。那么中方“以和为贵”的思路,是否会得到巴以双方的认可呢?
从国家利益上来看,巴以双方是能接受中方的解决思路的,中方的解决思路从客观上考虑到了双方的*治目的和国家利益。
以色列之所以想要对加沙地区采取如此大规模的打击,一方面是在向阿拉伯世界展现出强硬姿态,继续稳固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特别是对“死对头”伊朗“亮出拳头”,以达到震慑伊朗,遏制伊朗的目的;
另一方面是为了稳定国内局势,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执*似乎也遇到了危机,《金融时报》刊文中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似乎已经走到了执*尽头。”这句话来表达内塔尼亚胡遇到的危机是何其紧迫。
以色列当地时间5月4日,由于内塔尼亚胡未能在 期限内成功组阁,只能将组阁权还给总统里夫林,而这个组阁权随后就被里夫林交给了“拥有未来*”领导人拉皮德。
尽管此前拉皮德也未能成功组阁,但是这一次,来势汹汹的拉皮德看似胸有成竹,一旦拉皮德组阁成功,那就意味着内塔尼亚胡时代正式落幕。
在这样的背景下,内塔尼亚胡急需一个外部矛盾来稳固执*地位,面对哈马斯的火箭弹袭击,内塔尼亚胡便有了抵御外敌这样的“*治正确”借口来排除拉皮德的影响,拉拢各方势力加入到内塔尼亚胡的阵营里,共同“抵御”外敌,同时顺势瓦解掉拉皮德的组阁计划。
还有就是在经济层面上的利益驱使,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此前,以色列经济产业部部长阿米尔·佩雷茨证实,以色列和中国正在就自贸协定进行谈判。据推测,中国和以色列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同样可以扩大双边贸易额。
以色列地处于众多伊斯兰国家包围之中,对于国际贸易的需求量是相当之大的。
国际贸易是以色列维持国内经济,保障*事防卫高效运作的重要手段,尽管美国每年都会向以色列提供大量的*事支持和其他援助,但以色列依然需要通过“做生意”来保障自己时刻处于手握底牌的状态。
中国的自贸协定是以色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中国的庞大市场也是吸引以色列和中国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对中国在经济层面上有需求,以色列多少会在中国介入时考虑到这个影响因素,精明的犹太人不会在做长久生意和逞一时之快上作出错误选择。
目前来看,以色列的*治目的已经达到了,也需要一个台阶顺势而下,同时,经济上的利益又使得以色列不愿意得罪中国。对于巴勒斯坦而言,早日结束这场实力不公平的冲突,就是对巴方的解脱。
事实上,对于哈马斯来说,他们的*治目的也已经达到了,尽管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冲突中哈马斯毫无还手之力,但是他们对以色列表现出来的仇恨以及激进的姿态,也必然会引起今后一些列针对以色列的暴力行动。
也可以那么说,这场冲突中,哈马斯的*治宣传目的达到了预期效果。
因此,不管是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不管是内塔尼亚胡还是哈马斯,现在所需要的或许也是一个台阶而已。
那么国际社会又怎么看待中方提出的思路呢?这里,应该有两大派别要区分看待,一个是美国,另一个是国际社会。
为什么把美国单列?前文已经讲述了美国和以色列的特殊关系,这也就意味着美国需要在以色列身上实现更大的利益和价值,因此,美国需要单独拿出来分析。
对于美国而言,中方的提议是不符合其利益的。这一点可以从拜登*府对于巴以冲突刚开始的态度中可以看出端倪。
在冲突爆发时,拜登宣称,美国会支持以色列的自卫权,尽管这个外交术语说得十分专业到位,但不难看出,拜登是支持以色列采取的报复行动的。以色列对于加沙地区的报复行动,可以搅乱整个中东地区的局势,加速各个国家之间的独立。
更重要的是,一旦以色列彻底打垮哈马斯,完全占据加沙地带,就可以更好的遏制伊朗,消除美国人在中东地区的 敌人,进而拆散中国和伊朗的合作关系,打击到中国对外发展的道路。
因此,从这点上看,美国人是不会支持中方提出的倡议的。
对于国际社会而言,是支持中方的思路的。
首先,中东地区的形势稳定,更有助于各国恢复自身的经济发展,20年的疫情已经让众多国家遭受到了致命打击,当前最为重要的便是赶快恢复生产建设,一旦中东地区发生大规模*事冲突,便会影响到石油输出,从而影响到各国的生产。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保证原材料供给地的局势稳定,才不会出现油价暴涨,甚至断供的情况,比较高度工业化的今天,一旦失去了资源,就等于走上了绝路。
因此,尽管西方国家都在声援以色列,但是他们的最终目的还是尽快结束这场冲突,让局势重新恢复平静。
中方的提议,不管是出发点还是落脚点,都是从国际局势稳定以及冲突地区民众的利益进行考量的,这也充分展现出了一个大国的担当和责任。
三、曲折的道路,未来是否光明?
巴以双方的争端和冲突,已经演变成了地区形势下的棋局,下棋的是两个国家幕后的“大佬”,也有众多旁观者在一旁下注。这场冲突,已经远远超出了国家利益和宗教利益,更多的是全球化时代下,各国对中东地区的争夺的影子。
如果深挖这场争端其中的根源,资源争夺战依旧是不变的话题,以色列作为美国的代言人,其在中东地区的一举一动,都能代表美国对中东地区资源的掌控力。
由于特朗普*府时期,实行的单边主义*策,使得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行为越发强硬,这样同样激起了东方各国的不满,使得资源争夺战逐步进入了白日化的阶段。
拜登上台后,在极力拉拢盟友的*策趋势下,对以色列同样是偏袒到 。在地区上的过度偏袒,必然会引起地区局势的不平衡,从特朗普把大使馆迁到耶路撒冷,再到拜登极力支持以色列的自卫权。
美国*府的这些举动,也是为了进一步加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而作出的努力尝试。但不幸的是,这片原本就充满火药味的地区,不公平的举动必然会引发更为剧烈的地震。巴以冲突就充分印证了美国“自私自利”所导致的恶果。
在经历新冠疫情冲击下的国际社会,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休养生息,让各国的经济回到正常状态,世界重回正常交流轨道,而美国推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矛盾,必然会引起世界各国的不满。
上文已经提到,资源地区的和平和稳定,是保障各国发展的重要前提,避免跌宕起伏的油价,才能避免国内社会的动荡,这个道理在任何一个文明国家都是适用的。
因此,中国极力维护加沙地区稳定的做法,也必然会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比较在国与国之间,不存在永远的朋友,永恒的必定是利益。
没错,中国的“以和为贵”,就是在维护最广泛的国际利益,也是在为各国重启后疫情时代作出的努力。相比之下,自私且小气的美国就显得道德非常败坏了。
和平才是新时代的主基调,尽管加沙地区现在经历的是残酷的炮火,但是随着霸权主义的逐渐瓦解,加沙,这个古老的地方,肯定会迎来新的曙光。
黎明前,黑暗是必须经历的,相信在人类文明和智慧的共同驱使下,人们必定会作出最为正确的选择,必然会力挺在这个历史时期,敢于站出来执掌大局的伟大中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jj/10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