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勒斯坦 > 巴勒斯坦发展 > 南大哲学与宗教学系博士张鋆良,关于犹太人
当前位置: 巴勒斯坦 > 巴勒斯坦发展 > 南大哲学与宗教学系博士张鋆良,关于犹太人
澎湃网友mimYRb:
-08-12
宗教存在意义是什么?张鋆良:
-08-13
89
宗教的意义在于精神的补偿和升华。从表面看,宗教起源于人类物质匮乏、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是逃离物质世界蹂躏的避风港。但是,事到如今,虽然人类生产力水平大大发展,物质越来越充盈,实际上物质世界对人类的蹂躏并未改观,人类只是从以前无能为力的大自然的奴隶,变成如今被物欲牵着鼻子走的生活的奴隶。在这种情况下,宗教除了避风港外还可以起到迷途指津的灯塔作用。
回复
喷人者必被喷:
11天前
您好,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到以色列是可以直接入国籍么?张鋆良:
1天前
28
是的,如果经审核符合《回归法》规定的犹太人,可以在通过一定的学习和考核(主要是希伯来语)后申请国籍。
回复
Volio:
56天前
请问下犹太民族有什么美食吗?张鋆良:
4天前
26
我的研究课题之一是犹太饮食法,所以我其实研究的是犹太教里什么不能吃……以我在以色列的经历来看,最有特色的可能是一种类似肉夹馍的饼,只不过里面夹的不是纯肉,是像沙拉一样的混合馅。此外鹰嘴豆泥很有营养价值。加利利湖边的烤鱼也不错,据说是当时耶稣吃过的。世界饮食三大流派里,犹太美食可能更接近土耳其流派,主要以游牧民族饮食为主。
回复
kkk:
33天前
请问犹太人和古埃及人有什么关系?张鋆良:
3天前
15
根据圣经记载,由于迦南地发生饥荒,犹太先祖雅各带领族人逃荒去了埃及,他的儿子约瑟甚至当上了埃及的重臣。不过后来犹太人在埃及的境遇恶化了,所以发生了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的事。 但是从信史角度看,当时的考古证据目前实在太稀少了,因此犹太人入埃及和出埃及的故事仍是笔糊涂账。有很多学者质疑这段历史,其中最 的是佛洛依德,就是解梦那位。他自己是犹太人,但对摩西的身份表示怀疑,他甚至认为摩西就是个土生土长的埃及人。
回复
muse__:
1-08-16
我想问一下犹太人是一个民族吗?传说厉害的经商头脑是因为书看得多?还是遗传??张鋆良:
-08-19
33
犹太人是一个定义非常复杂的民族。一开始是因为他们都信仰犹太教所以称之“犹太人”,当时的“犹太人”类似我们现在说“佛教徒”,只是一个宗教范畴。但是随着历史发展,他们的后裔中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信仰犹太教甚至改投别教,但是血缘纽带依然存在,因此“犹太人”被逐渐改为指具有犹太血统的人,成了民族概念。大体上就是这样一个从血统迁就宗教到宗教迁就血统的过程。 之前的回答中也提到了犹太人经商头脑的问题。这可以说部分确实与遗传有关系,但这种遗传是因为类似进化论那样的优胜劣汰导致的。由于犹太人在历史上尤其是主要流散地欧洲遭受迫害,统治者不允许犹太人拥有土地,只许他们经营放贷、零售、财会等业务,久而久之,犹太人在这些领域脱颖而出,他们的经验、才智、资源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不擅此道的犹太人则流于贫困,逐渐淡出。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幸存者偏差,毕竟不可能全部犹太人都善于经商。曾有一位 的犹太学者说他最想写一本“犹太罪犯史”或“犹太笨蛋史”来对冲目前对犹太人的吹捧。我觉得还是冷静观察,客观借鉴比较明智。
回复
熊:
14天前
犹太人从事借贷生意是不是最早,做得最长久也最令人生忌?张鋆良:
3天前
14
借贷生意是不是最早由犹太人发明的我没有考证过,以后可以研究一下,但是我觉得同时期的阿拉伯人其实也很擅长经商和资金运营,而且犹太人有些金融手段是借鉴自阿拉伯人,所以很难说谁先谁后。犹太人从事借贷之所以会令人生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年召开的基督教第三次拉特兰会议,会上决议禁止基督徒之间收取贷款利息,但这项禁令不适用于借钱给基督徒的犹太人,所以实际上是基督教会把他们认为肮脏的借贷生意抛给了犹太人,以此净化基督徒的高利贷行为。而此刻正值犹太人正被其他行业排挤,只得接过这根救命稻草。但同时,现实生活中的贷款需求并不会因为教会的决议而减少,反而因为欧洲的连年战乱而水涨船高,不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需要借贷,发动战争的各方也需要借贷*费。借贷这种东西本来就是借钱容易还钱难受,犹太人讨要还款和利息,等于得罪了欧洲从上到下各个阶层,同时还落下了战争贩子的嫌疑。
回复
啊强:
16天前
张老师,我去过耶路撒冷,发现那里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长得都很像!但据导游讲,但在这里的生活的人很容易就区分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据说主要是看他们的眼睛!是这样的吗?张鋆良:
4天前
10
对于我们中国人的眼睛来说,真的很难区分。我觉得主要特征是鼻子,一般来说犹太人鼻子比较高挺,而且都带点鹰钩鼻。
回复
熊:
1-08-19
现在的犹太人颇受西方国家欢迎?张鋆良:
4天前
8
并不全是,西方国家尤其是民间反犹主义其实很严重,只不过暂时被所谓*治正确压制了。
回复
澎湃网友mimYRb:
1-08-12
您的觉得您的生涯中最迷人的研究发现是什么?张鋆良:
-08-18
21
这个问题我想了许久,我的学术生涯还路漫漫其修远,至今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研究成果。如果说有趣一点的发现,则是犹太人和华人流散的异同及其影响,比如有许多华人群体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但是很少有人把犹太人比附华人。这是个宏大课题,我还在跋涉之初。
回复
理气动静:
8-07-25
关于犹太人的阴谋论都有哪些啊?您怎么样看待这些阴谋论呢?张鋆良:
-07-28
32
这样的阴谋论有很多,比较出名的有:血祭诽谤:指控犹太人杀害基督教男童,用其鲜血作为犹太教仪式的祭品。在中世纪欧洲很多国家都流传这种说法。传播瘟疫:黑死病期间,犹太人由于严格遵守饮食和卫生方面的戒律,很少有人染疫,因此被指责是他们在饮用水等方面下*而导致疫情。在欧洲其他疫病暴发时犹太人也经常被这样指控。叛国投敌:一战前后,由于许多欧洲国家*队中都有犹太人官兵,而犹太人又大多都有海外关系,因此犹太人经常被指控向敌国出卖情报,最 的是“德雷福斯事件”。控制全世界:指责犹太人利用其遍布全球的关系网和财富资源,试图从背后操控整个世界, 的例子有“锡安长老会纪要”、“央格鲁萨克逊计划”等等,近来越来越多的阴谋论已经将共济会和犹太人混为一谈了。对于这些阴谋论我的态度是猎奇,而已,毕竟学术研究是相当枯燥的事情,有时也需要一些调剂。另外学者往往会不自觉地陷入对研究对象的亲近感中,也需要适度接触一些负面信息来中和自己的主观偏向,阴谋论的存在时刻提醒着我犹太人并不是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万人迷。
回复
熊:
1-08-19
犹太人跟外族通婚的多吗?张鋆良:
6天前
2
正统犹太人一般不和外族通婚,甚至不和世俗犹太人通婚。但世俗犹太人在婚恋上已经和普通人没太大区别了。
回复
萬折必東:
1-07-29
请教两个问题:一,以色列民族本身就是受尽苦难的民族,应该非常了解苦难的真谛才对,为何他们对巴勒斯坦人施暴,让巴勒斯坦人民陷入苦难,难道他们不怕种下的恶因再次迎来被灭族的恶果?二,圣经里,打打杀杀的例子非常多,个人感觉圣经非常愚蠢。张鋆良:
-07-29
64
先说第二个吧,与其说是个问题不如说是对圣经的评价。尼采说“上帝死了”,圣经既已成文,自当接受各种评头论足,您这么看圣经是您的自由,而且我相信也会有很多人赞成您的观点。我对您所说的“愚蠢”的理解是,圣经里的打打杀杀是上帝视角中的人类之愚。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人的暴力冲突是一拳来一脚去的冤冤相报,从源起到过程都过于盘根错节,所以单方面说谁对谁施了暴是有失公允的。讽刺的是国际舆论中的“*治正确”,几十近百年前,同情流离失所的犹太人并支持建国、谴责巴勒斯坦人袭击犹太人定居点的也是国际社会。巴以闹到现在这样,全世界都有责任。从以色列来说,对灭国的恐惧是真实而紧迫的,以色列国父本古里安就说以色列“打输一场战争就会灭 亡”。正因如此,以色列选择了对所有可能的威胁都进行矫枉过正式的饱和应对的策略。他们确实了解苦难的真谛,但这真谛给他们的首要教训是绝不让苦难再次发生在“自己身上!”从崇尚和平非攻的中华文化棱镜中看出去,以色列确实有狼性的一面,但残酷的丛林法则就是这样,目前如果真要说谁的灭族危险更大,那是巴勒斯坦而非以色列。而我们观察以色列和犹太人,从其生存策略中汲取更有利我们自己的经验教训,远比吃瓜和做道德评判更有价值。不是我们不公道,是丛林世界——至少目前这个历史阶段——并没有公道。
回复
那年花开月正圆:
-08-05
特别想弄明白欧洲对犹太人的歧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歧视的原因是什么?请教下,谢谢张鋆良:
-08-06
18
最早可能源于希腊和罗马时期,作为被征服者的犹太人很自然会受到征服者的歧视。基督教兴起后,这种歧视从简单的民族矛盾上升到宗教层面,犹太人在新约叙事中成了阴谋出卖和杀害耶稣的凶手,被基督教欧洲从古代一直鄙视到现代。这还没完,由于犹太人在欧洲遭受迫害,被剥夺了土地,不得不从事商业和金融业,因此在民间渐渐成了奸商和高利贷的代名词,这些都为后来欧洲发生的种族灭绝悲剧埋下了伏笔。 客观地说,犹太人自己也有一定责任。一方面,犹太人过于坚持自身民族身份的独特性,在流散地往往显得格格不入,因此常常与当地*府或民众产生矛盾。想象一下,如果你新来的邻居对你不理不睬深居简出,是否会引起你的反感和怀疑,如果你友好地请他来家里做客,他又挑三拣四这不吃那不吃,你是否会更生厌恶?另一方面,犹太人长期在夹缝中求生存造成了他们趋炎附势的投机做派,在欧洲很多地方,犹太人都与当地领主打得火热,有时甚至成为他们的代理人,替他们征收赋税,势必和底层人民发生冲突。再一方面,犹太人精明的商业头脑也使他们常常在与“外邦人”的商战中获胜,虽赢得一时之利,但难免埋下仇恨的种子。此外,欧洲战事不断,底层人民普遍生活困苦,犹太人富裕却没有势力,锦衣夜行很容易成为仇富的靶子。
回复
熊:
11-07-21
犹太人的教育,有哪些值得我们供鉴学习的?张鋆良:
-07-22
61
犹太教育近年来似乎正成为国内商业化炒作的热点,毕竟犹太人中杰出人才的比例出奇的高,似乎说明犹太教育必定有其独得之秘。我个人的意见对此并不否认,但也应注意到犹太成功人士个人经历的多元化和个性特点,许多个案经验并不能复制。此外,个人成功除教育外与身处的社会环境和拥有的社会资源有很大关系,大流散留给犹太人的物质、精神和社会遗产是相当可观的,仅一张遍布全球的犹太关系网络就是许多其他民族梦寐以求却不可得的资源,因此对于犹太教育在犹太人成功学中的真正比重还应冷静评估。 言归正传,看过一些有关犹太教育的畅销书,大多偏重个案,有时虽然会总结一些特点如家教严格、阅读量大等,但总觉隔靴搔痒,见树不见林。我以浅见曾经也归纳了一些犹太人教育中的亮点,比如“会休息”(安息日教育)、“会思辨会追问重细节”(塔木德中的论辩传统)等,但这些其实看来轻描淡写却都是数千年犹太传统长期积淀下来的成果,对于我们这些“外邦人”来说,虽可借鉴却未必有条件和环境来践行。因此,从实用角度出发,可以从犹太教育中学习的 经验应是“高投入、会投入”。仅以以色列*府教育投入为例,常年保持在GDP的将近6%左右, 时达8%,并且非常注重教育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犹太人是一个精于算账的民族,花在教育上的钱可以说是一本万利。
回复
澎湃网友FnYjem:
1-08-05
请问张老师以色列建第三圣殿现在有没有迹象?张鋆良:
-08-05
1
有呼声,没迹象。因为圣殿原址上现在是穆斯林圣地圆顶清真寺,要建第三圣殿就须拆除,必然激怒整个伊斯兰世界,以色列目前还没有这样做的底气和必要。或者采用土耳其对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改建做法,但是现有清真寺规制和原来圣殿的样貌差距实在太大,估计就连犹太人自己都 。以色列尤其是犹太宗教势力对建第三圣殿不可谓不上心,甚至一直都有些小动作,不过以目前的国际形势来说只能维持现状。
回复
澎湃网友mimYRb:
-08-03
老师能否具体解释一下“犹太人聪明”这个刻板印象的由来吗?张鋆良:
-08-03
8
“犹太人聪明”与其说是一个刻板印象,不如说是一个起源于19世纪的种族神话,其中诺贝尔奖起着很大的推波助澜作用。我在之前的回答中列出了诺贝尔奖犹太人得主的比例,在爱犹主义(Philo-Semitism)者们看来,这是犹太人聪明的铁证,由此像Charles Murray、Gregory Cochran等一批学者对犹太人智力展开了基因学方面的研究,并得出了可以支持犹太人聪明论的结论。我是文科生,对基因学是外行,很难对他们的研究做出评论,不过从国外学界的一些批评中也可以看出,现代科技正日益成为塑造民族神话的有力工具。 从起源来说,对犹太人较早的刻板印象并非“聪明”,而是“书呆子”。这是因为犹太人展开大流散后,为了维系身份认同,发展出了拉比犹太教醉心研究宗教经典的传统。许多犹太成年男子不事生产,不与外界交流,以埋首研读犹太经典为终身事业,给外邦人以文弱、孤僻、怪异、死读书的印象。随着犹太人遭受各种迫害,为了生计,犹太人不得不开始从事一些智力要求很高的行业如财会、金融、商业等,并且慢慢崭露头角,这时犹太人由于精通业务,往往使对手占不到便宜,落下了“狡猾”、“贪婪”、“变通”的刻板印象。这些其实是“聪明”的负面表达而已。到19世纪,犹太人问题开始引起全球知识界的 犹太教不对外传教,因此非犹太人极少能正式皈依犹太教,少数获得认可的皈依情况主要是和犹太人结婚。如果抛开正式获得承认的皈依情况,则从理念上赞同犹太教的人士还是挺多的,据我所知中国也有不少这样的“精神犹太人”。他们信奉犹太教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仰慕犹太人的 表现,或者自己有什么相关的神秘体验,我对这个圈子接触不多,无法详细解答了。
回复
吃西瓜的小哥哥:
1-07-25
有道理张鋆良:
-07-29
1
一家之言,请多关照!
回复
爱跑步的小野:
5-07-08
雅各(以色列)的儿子犹大的后代是犹太人吗,为什么又被称作以色列人?张鋆良:
-07-08
95
犹太人的始祖是亚伯兰,不过在带领他的族群进入迦南地以前,他们只能算是概念笼统的“闪族人”中的一支,要是岁月静好,很可能在美索不达米亚的青山绿水间就此泯然众人矣。但是亚伯兰却是个异数,由于史料缺乏,很难还原他率众迁徙的真实原因了,只能采信圣经(主要指旧约部分,下同)记载:他蒙受神启,改名亚伯拉罕,行了割礼,带领着族人向神应许的迦南地进发。 他们渡过幼发拉底河进入迦南地后,当地的原住民称他们为“希伯来人”,这很可能源自阿卡德语的“哈比鲁”一词,意思是“自河那边来的人”,这是犹太人得到的 个称谓(最早出现于创世记14:13),亚伯拉罕和族人默认了这个称呼,但未必以此为荣,因为这是外邦人强加给他们的,而且当时进入迦南地的各色人等都有,本地人看外来户总是带着有色眼镜,所以这个称呼的潜台词哪怕没有“盲流”那么恶意,也至多和“老外”差不多的明昵暗谑,远称不上尊重。所以在圣经中犹太人很少自称“希伯来人”。 到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时,犹太人得到了第二个称谓“以色列人”。“以色列”在希伯来语中的意思是“与神摔跤”,同样姑且采信圣经的说法,是因为雅各“与神与人较力,都得了胜”(创世记32:29),所以神让他改名以色列,以示神的应许。他的12个儿子及其后代(即古以色列人的12支派)就被称为“以色列人”,彰显他们神选之民的身份。这个称谓自带光环,反正肯定不是外邦人的创意,犹太人引以为荣,所以后来经常用它来做国名就不奇怪了。题外话:据说雅各在和神人摔跤时被对方摸了一下“大腿窝的筋”(创世记32:32) 变瘸了,因此犹太人吃牛羊肉的时候都要剔去脚筋不吃,以至于他们在古代进入中国后被淳朴的当地百姓简单粗暴地叫成了“挑筋教”,这可能是犹太人最始料未及的第n个称谓,吃货们眼里的世界果然不一样呢。 傲娇的古以色列人享受完大卫和所罗门两朝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后不出意外地由盛转衰了,王国也分裂成北方的以色列和南方的犹大两个,各自偏安。犹大王国掌权的自然是犹大支派,大卫和所罗门都出自犹大支派,他们的后代相对争气一些,比北方的以色列王国多撑了多年才被巴比伦王国所灭。国既不国,“犹大”便成了地理名词“犹大地”,在波斯灭了巴比伦后成了“犹地亚”省。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后,犹地亚开始希腊化,现代英语中“犹太人”的词源就是希腊语和拉丁语中的“犹地亚人”,最初是希腊罗马人对犹太人的蔑称。现在英语中小写的“犹太人”也仍有贬义,不过这已经是后来语义逻辑的再演绎了。可以说到希腊罗马时代,“犹太人”作为如今广为人知的称谓才登上历史舞台。 因此,笼统的说,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希伯来人”、“以色列人”和“犹太人”指的都是一群人,但“以色列人”可能是他们最喜欢的称谓。不过每个称呼随着历史发展都不断发生着语义转变,比如现在提起以色列人可能更容易想到摩萨德和梅卡瓦,这就不是短短一篇回复能尽述的了。即便如此,“以色列”的本义仍耐人寻味,细品也许能更接近这个民族的初心。
回复
熊:
1-07-25
现在虽说有以色列国,但几千年来,犹太人建国怎么那么难?张鋆良:
-07-29
0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参考一些犹太教极端正统派社团至今仍坚持的观点:犹太复国主义和以色列国的建立是一种反救世主的行为,是从罪 恶中孕育和诞生的。虽然现在的极端正统派已经不是犹太人的主流,但在现代以前,犹太人对于大流散和建国的态度与他们是一脉相承的。犹太人自认为是上帝的选民,因此他们已被排除在管辖自然和历史的因果规律之外,被另一套神圣规则即在奖赏、惩罚、流亡和救赎的因果过程中的伦理法则所管理。大流散是上帝对犹太人的安排,所以他们只需要等待天赐的、奇迹般的、超自然的、元历史的、完全的救赎。任何不是弥赛亚主义的犹太*治复兴,本质上都是对神的否认和对神的救赎承诺的不满,是对犹太人命运和独特性的背叛。类似以色列建国这样的世俗努力是对天国的集体反抗,是一种超越人类边界染指上帝禁脔的冒进,和建造巴别塔异曲同工,是魔*的行为。所以几千年中犹太人没有建国并不是因为来自世俗社会的困难,而是因为弥赛亚没有降临。
回复
水晶透明:
1-07-28
巴以为什么会互相有如此大的仇恨?什么时候开始,又因何而起张鋆良:
-07-28
0
此问题可以参考我对
希腊小河马 网友的回答。简而言之,犹太复国主义者们在英国委任统治巴勒斯坦时期,在英国的默许下通过软硬兼施的方法获得了巴勒斯坦大片土地,从世界各地回归巴勒斯坦。犹太人宣称这些土地都是合法购买所得,巴勒斯坦人则宣称这些土地都是被暴力侵占,这是笔算不清楚的糊涂账,但犹太人牢牢控制住了既得土地并通过建立以色列国制造了既成事实。巴勒斯坦人则从当方土地变成了屈居一隅。因此一开始仇恨只是单方面地由巴勒斯坦人针对犹太复国主义者们,随着巴勒斯坦用暴力手段展开报复行动,冤冤相报的仇恨循环正式开启。归根结底双方的仇恨源头是“土地”,这也是以色列一度采取“土地换和平”*策的理据。至于宗教和民族矛盾则是这场仇恨盛宴中的佐料。回复
希腊小河马:
1-07-24
现在关于巴以问题的讨论,大多是从犹太人返回自己故土角度来说的,而少有从巴勒斯坦人角度来看的。是否巴勒斯坦本身影响力较低有一定关系?从巴勒斯坦人角度来看,以色列建国是否非常的非正义?张鋆良:
-07-24
12
对于巴勒斯坦,只能说是哀其不幸,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从巴勒斯坦人角度看,以色列建国毋庸置疑是非正义的。打个比方,你有亩地,虽不丰腴却也衣食无忧。有一天来了个外人张三出高价问你买下一亩最偏最荒的地,你觉得张三傻,卖给他赚大了。不久他的七姑六嫂二大爷也陆续来了,相继买走了你不少地,你觉得卖给他们的都是荒地,而且总数还不够一个零头,无伤大雅,乐得赚这舒服钱。直到有一天,他七舅老爷带着一大家子来了,这次不买地了直接找亩地就搭帐篷住上面占了,你去理论,张三拿出张地契,说你这地本来就是他们的,有上百八十代高祖签的地契为凭,他们遭了灾无家可归,所以现在来维权了。更可气的是地保怕惹事不愿出面,左邻右里各个都是圣母,看着这帮衣衫褴褛的外来户于心不忍,纷纷劝你收留他们。 告到官府,青天大老爷二话不说各打五十大板,亩地一分为二,就连你的房子都一分为二给你和外人平分了。你咽不下这口气,拉来堂房亲戚们跟他们干架,亲戚人数是对方好几倍,但个个家里有矿外加拉家带口,彼此还互相看不顺眼,不肯拼命,几场架干下来被打得落花流水,你原来分的50亩地都快保不住了。你呆不下去想找亲戚收留,他们又都推三阻四了。你只能回去跟张三商量让他收留你。张三此时斗然而富,反倒怕你这光脚的玩命了,只好勉为其难。你大儿子这时意识到地契的重要性,自己拟了份地契想跟张三谈判,让他承认你们剩下这几亩地的合法性,偏偏你小儿子是个有血性的,一天到晚跟张三家作对,今天杀他七舅老爷,明天宰他二大表叔,还常常往张三地盘上扔石子儿,有时甚至砸伤路人。就这样,张三一大家子在你地盘上虽不安居却能乐业,还把农业用地改成了工业用地,转眼就发了财,甚至跟你堂兄弟们都做起了生意,而你们一家反倒惹了一身骚,左邻右里固然不待见,连亲戚们也冷淡了,最多就是他们跟张三闹矛盾时拿你们出来当当话柄。巴勒斯坦人角度的巴以冲突大致就是这么回事。 以色列的崛起,是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失败,不过巴勒斯坦人从坐拥耶路撒冷圣地的当方土地到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弃子,自己有很大责任:从犹太定居者们完全合法地买下 块巴勒斯坦土地开始,巴勒斯坦人就开始成了温水里的青蛙,是典型的穿鞋的怕光脚的,直到光脚的把鞋抢走。他们既不肯妥协,又不肯拼命,关键在于,在这个实力即正义的丛林世界里,他们指望的还只是玄远的神意和传说中的公道。
回复
熊:
1-07-25
巴勒斯坦在国际上现在到底是国家还是地区?它的教育状况如何?张鋆良:
-07-27
0
巴勒斯坦于年宣布建国,中国是最早承认巴勒斯坦国家地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世界已有近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占联合国会员总数的70%以上,大部分为阿拉伯和亚、非、拉、东欧地区国家。因此巴勒斯坦是一个有限承认国家。有趣的是巴勒斯坦自己对自己的国家地位表述也很含糊,虽然早已有完整的国家*权机构,但在遇到诸如经济、疫情等困难时仍经常会呼吁以色列负起责任。今年6月,巴勒斯坦总理表示,如果以色列继续推进吞并其占领土地的计划,巴勒斯坦将宣布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全部领土上建立巴勒斯坦国,并以耶路撒冷为首都。这是否意味着巴勒斯坦默认自己还未正式建国,耐人寻味。 巴勒斯坦有完整的教育体系,其教育状况高出很多人预期,全民识字率在90%以上,高等教育入学率也处在世界前列。巴勒斯坦共有17所大学, 的世界排名在名左右。
回复
momo:
7-07-21
德国法西斯搞的种族灭绝,为什么他们这么恨犹太人,为什么认为犹太人是劣等民族,他们有理论依据吗?张鋆良:
-07-21
1
纳粹对犹太人的灭绝*策,一方面是出于希特勒对犹太人的个人憎恶,他在《我的奋斗》中叙述了自己在维也纳求学时渐渐发展出反犹观点的心路历程,但这种冠冕堂皇的出版物里的话并不能全信。实际上当时欧洲对于犹太人的歧视偏见已经相当深入,以《锡安长老会纪要》为代表的犹太人阴谋论调甚嚣尘上,犹太人很容易成为生活不如意的各色人等的出气筒。反犹已经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治正确,成了当时骚动不安的欧洲社会发泄不满和压力的一条途径。偏执狂希特勒既浸淫于这种大环境下,自然乐得接受反犹思想。 另一方面,在*坛纳粹也需要在自我包装和宣传中寻找突破口,在德国犹太人无疑成了最理想的煽动民众情绪的假想敌。犹太人普遍富有,本就怀璧其罪,更兼商业手段娴熟、海外关系复杂,难免在生产生活中得罪民众和引发对忠诚度的怀疑,是泼脏水的 目标,此外犹太人向来给人以文弱不堪逆来顺受的刻板印象,无疑是 捏的软柿子。在战后德国萧条的经济形势下,打击犹太人既可以强取豪夺中饱私囊,又能收割民众的拥戴,在纳粹看来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纳粹对种族主义的打造是相当认真的,炮制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德国人的细致和严谨你懂的。在其种族排名中,日耳曼的雅利安人居首,汉族其次被称为“东方雅利安人”,再次是芬兰人、英、法等民族,犹太人居末,被称为“类人”,也就是说甚至不算人类。
回复
熊:
1-07-23
以色列国吸纳外国移民吗?有什么要求呢?张鋆良:
-07-23
0
以色列接受的外国移民主要是符合《回归法》规定的犹太裔,大致要求为:母亲或外祖母、父亲或祖父是犹太人,并且本人不信仰其他宗教;或皈依犹太教的人。对于没有犹太血统的外国人来说,可以通过婚姻关系入籍。此外则需要先获得 居留权并掌握希伯来语后再依法进行申请。不过以色列也存在大量非法移民。
回复
熊:
1-07-22
犹太人散居世界各地,他们是不是有自己的社团组织?张鋆良:
-07-23
0
是的,犹太人不但有社团组织,而且源远流长。早在大流散之前的“巴比伦之囚”时期,犹太人就在巴比伦建立起流亡社区,并创造了围绕神圣经典而非圣殿进行宗教仪式的新宗教制度,这些措施很多都被后来的流散社团所继承,因此“巴比伦之囚”可以说是对后来大流散的一次演习。大流散开始后,犹太社团几乎遍及世界各地。犹太人在流散地聚族而居,有自己的犹太会堂、宗教法庭,其 一般是在犹太律法方面学识渊博的知识精英,称为“拉比”。在当今,随着犹太人在各国公民生活的正常化,许多世俗犹太人已经不用聚族而居了,但在许多国家仍然存在由正统派犹太人组成的犹太社团,以美国和以色列最为典型。由于以色列已成为犹太国家,那里的犹太社团实际上已脱离流散生活。美国的犹太社团主要分为提倡融入现代生活的改革派、坚持传统的正统派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保守派以及从其中分化出来的重建派。正统派社团由于其生活方式与世俗社会差异很大,相当容易辨识。不过其他派别社团也有各自的会堂、教育机构、基金会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fz/8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