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辑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46.html前两天与一个移民美国近四十年的同学聊天,他说来美国了这么多年,英语没学好,汉语也完全退步了。尽管他说英语没学好只是谦虚的表达,但这个说法却让我想到了很多事。
是啊,世上有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为了改变原来的状态,付出了太多;得到的,未必尽随人意,可失去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春秋战国时,秦晋(晋在战国时分裂为赵魏韩)两国基本上是以*河为界分而治之。*河在此段是由北向南流, 的壶口瀑布位于其间。秦晋两国时而喜结姻缘,时而爆发战端。胜者耀武扬威,败者城下之盟;沿河两岸的土地时而秦时而晋,故有成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所以,当地百姓则完全没有归属感,不是不想,是无奈。
欧洲人早年开发北美时,与当地土著印第安人进行了很多年的战争;最终,双方签订终战协议,印第安人迁入美国西北部落基山脉的保留地;百多年过去了,彼此相安无事。处于东部的一些州,经济较为发达,城市圈快速崛起,白人的生活水平甚至远远地超过了欧洲。而居于落基山脉保留地的印第安人,似乎发展的时钟停摆了,生活水平仍停留在半原始状态。随着美国整体发展实力的提高,白人的生活方式渗透压式的让印第安的年轻人逐渐地了解到,于是,他们告别族人,告别大山,来到东部寻求发展与改变。但语言的障碍、未受教育的无知,当然,还有白人对他们发自内心的歧视,使他们只能找到一些白人几乎无人问津且薪资超低的脏活累活。在咬紧牙关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他们终于发现,东部的确好,可再好,那里却不是他们的家!于是,收拾行囊,告别东部,返回落基山脉自己的家。
可回家后,立马就发现了问题!抽惯了万宝路就无法再抽家乡人的旱烟锅,穿惯了牛仔裤就无法再穿家乡人的粗毛皮裤,吃惯了肯德基就无法再吃家乡人的玉米番薯!东部留不住,家乡不愿待;他们的前路在哪里?
关于犹太人与巴勒斯坦人几千年的恩恩怨怨就不在这里赘述了,只说说如今位于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难民营。这些恰似被上帝抛弃了的巴勒斯坦人,居于近似不毛之地的难民营地。要生活,得向他们的“敌人”讨,以色列按月发放仅能维生的一点来自各方援助的美金;要自由,亲妈不爱后妈不疼!想打,打不过;离开,这里是他们祖祖辈辈居住的家,他们又能去哪里呢?
始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上山下乡,除个别人外,一千七百万知识青年不得不上山下乡。尽管“扎根农村”的口号喊得山响,可哪个知青真有此愿望呢?农村不愿待,城市回不了。要不是云南知青卧轨的过激行为,国家改变*策;否则,后来不知会发生多少泼天大事件!
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圳的发展如火如荼,时有“东北虎、西北狼,大家来吃广东粮”的说法,说明全国各地敢于吃螃蟹的年轻人,有相当一批人南下广东深圳。一段时间以后,尽管相当多的人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虽在工作上流血流汗、生活上因陋就简,终于,伴随着深圳建设的越来越好,自己的年龄也越来越大,但落户深圳的愿望仍旧还只是一个愿望。多年的深圳生活,已经无法回到家乡(特别是来自边远山区的年轻人);可文凭低无特别技能的他们,总要面临结婚生子、子女教育、住房(商品房的价格让拥有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等等、等等问题,最终面临的问题是相同的:回不去,留不下!
来上海近八年了,如今的上海,这样的悲剧仍在上演。
去年,去了次柬埔寨旅游。因接待我们的地陪汉语说的非常好,于是就与他有了较多的交流。原来,他是柬埔寨华人的第四代,祖上来自广东潮汕地区。问他为何不回广东?他说,做梦都想回去,可是回不去了。问他为什么?他说,中国强大了,什么都好了,但回了几次国,发现自己就是客,这里才是家!听完,内心总有酸楚的感觉。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那些“洋插队”中的大多数,早年穷尽资源总算是出了国,可在国外刷盘子洗碗,做受人歧视的三等公民,申请绿卡遥遥无期,更不要说举胳膊宣誓入籍了。不行就回来?可心有不甘!前段时间,碰到一个年轻人,张口闭口我们美国,你们中国。其势整个就是个*皮肤的“山姆大叔”!可其背景不过就是在美国读了几年书,很想留在美国,无奈美国*策收紧,留不下来。
说了这么多的现象,无非想描述古今中外都有这样一批人,要么主观故意,要么迫于无奈,听到并相信了“深圳故事”、“上海故事”、“美国梦”,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远离故土;可现实是如此地残酷,是梦迟早会醒,口口相传的“故事”只可能发生在极少数幸运儿的身上,就像史书记载的全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而鲜有描述平民百姓的“故事”。
或许是因为无奈,或许是因为前方还吊着根“胡萝卜”,这些人还在坚持着。他们即不属于家乡,又不属于他们正在拼搏的城市,他们游离于两个世界,这两个世界就像两堵墙,他们的命运就像在两堵墙间弹来弹去的球!
可能量最终是有损耗的...,哎,罢了,不去想了。
秦*复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fz/6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