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段时间的巴以冲突中,上演了较大规模的火箭弹与反火箭弹系统之间的对决,我们对此也进行了不少分析。最终的结论是:巴勒斯坦哈马斯武装的火箭弹性能和使用水平比以往有一定的进步,但高性能火箭弹占比少,火箭弹储量总体有限,尽管其有意识地对以色列实施了“饱和打击”,可就实际效果而言,跟真正意义上的饱和打击还有极大差距。而对以色列来说,目前部署的铁穹系统基本能够防御哈马斯武装此种规模的火箭弹袭击,而且消耗并不像有些朋友估计得那么大,其实战效果和使用成本完全在良好范围内。很显然,单纯从武器的角度上讲,铁穹系统对以色列而言是一款非常出色的装备,这一点是没多大疑问的。但是我们注意到,在网络上也出现了另外一种评价:即将铁穹系统脱离以色列的环境,而置于大国强军对抗的背景之下,认为该系统能够有效应对所有的火箭弹威胁。甚至在有的平台上,还有不少小年轻又认为这玩意可以“天下无敌”了。这种认识真的靠谱吗?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网络上的不少朋友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总是将小国对抗的一些经验和实践生搬硬套到大国强军对抗的背景下。比如在年的亚阿冲突中,无人机有出彩表现,就有不少朋友认为无人机可以包打一切了,中美等强军该跟上时代步伐了。这种情况颇有一种看了幼儿园打架后,就来指导散打运动员该如何出手的感觉。因为美国和中国的军用无人机恰恰是世界第一梯队的水平,亚阿两国菜鸡互啄,使用的无人机才不过是入门级而已,何以据此去指导中美等国呢?这不就是鲁班门前弄大斧,关公阵前耍大刀嘛!这一次以色列跟哈马斯武装之间的火箭弹与反火箭弹的对决,对于交战双方而言自然都是极为重要的,毕竟哈马斯手中没有多少牌可打;而以色列实控区狭小,没有战略纵深,也必然要采取措施保障国民安全。但我们要知道的是,整个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加起来也只有平方公里,加沙地带只有平方公里,虽然看似打得火热,却只是茶壶里的风暴而已。比如哈马斯火箭弹的攻击强度,自5月10日晚到19日早间,将近9天时间内才打出了约枚火箭弹,平均每天的发射量只有多枚,发射最多的一天不过是近千枚,少的一天只有多枚。而且由于其火箭弹性能较差,有一小部分都没飞出发射地域,还有一部分落在了空地上,真正对建筑区域有威胁的弹药仅占比约40%。请注意,我们这里说的40%还是指对建筑区域有威胁的弹药,真要是缩小到特定目标的话,那么有效弹药占比则更低。以色列的铁穹系统,其实拦截的就是这些总体性能很差的火箭弹,拦截强度最高的时候也不过是一天内打掉来枚火箭弹即可(其余的没威胁),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以一打一,甚至都不用二打一地去拦截。所以说,哈马斯的火箭弹看似打得火热,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实际伤害,以色列的铁穹系统完全能应付得来。而且打个几千枚拦截弹,也远不能将以色列耗死。可你要说,将铁穹系统置于大国强军对抗的环境下,它也能对强军的火箭弹起到90%的拦截效果,那可就是吹大发了。以大国强军的一个旅属火箭炮连为例,9门制炮连一个齐射就是枚中射程火箭弹,这些火箭弹可不会像哈马斯的火箭弹那样有的连发射区域都飞不出,更不会大片大片地落到空地上,而是可以精确地打击一定范围的军事目标区的。也就是说,假如这么一个炮连发射,那么枚火箭弹在短时间内就会全部出现在目标区上空。以色列铁穹系统所针对的是射程在70公里以内的火箭弹和炮弹,那么对这种中等射程的火箭弹是可以侦测并进行拦截的。但问题是对方短时间内就打了枚火箭弹,而且这种火箭弹并不是简易水平,无法用一对一来确保拦截,得用二打一来确保拦截率,那么其至少就需要枚备弹。一套铁穹系统有3部20联装发射装置,一个波次的备弹是60发;由于对方火箭弹是密集袭来,没有换弹的时间窗口,那么为了拦截对方这个火箭炮连一个波次的打击,理论上就需要部署12套铁穹系统。我们这里还完全忽略了铁穹系统是否具备在短时间内同时引导3部20联装发射装置进行高密度拦截的问题。但尽管如此,考虑到铁穹系统在拦截哈马斯水平火箭弹的成功率也只有90%,拦截正规火箭炮打击的成功率必然会降低,以70%成功率来计,照样还是会丢掉多枚火箭弹。那么这样的拦截效果,算不算成功呢?既然背景设定是大国军事对抗的话,那么就不可能拉出一个旅属火箭炮连出来,如果是一口气拉出了10个旅属炮连,难不成还部署套铁穹系统,以一个波次打出7枚拦截弹并漏掉0多枚火箭弹的风险去拦截吗?如果对方拉出的是射程公里以上的远程火箭炮,以铁穹系统现在的技术水平,都超出了其探测距离,大大压缩了其反应时间,面对高速的远程制导火箭弹,现在的铁穹拦截弹二打一都未必能有效拦截,届时又将如何呢?如果战场范围大,交战区域广泛,那铁穹系统又将如何组织拦截呢?由此可见,我们仅仅是简单讨论下拦截与反拦截,铁穹系统在面对正规军火箭弹来袭时,基本都是难以应对的。甚至说这个正规军未必是大国强军,就是中等强国军队的火箭炮,在单纯火箭弹与铁穹系统之间的对决中,都能压得后者喘不过气来。所以说,铁穹系统放在以色列的环境之下,是一款十分适合的武器,在现在以及将来可预见的相当长时间内,都会发挥重要作用,这一点没有问题。但是,这种系统在大规模军事对抗中,其实是无法做到有效应对饱和打击和拦截高性能火箭弹的。因为后者的打击精度、密度和广度,是远比哈马斯武装的火箭弹强N多倍的存在。甚至说,如果真的是在大国军事对抗的背景下,铁穹系统本身就是对方远程火力优先要除掉的目标,它甚至不会有真正拦截火箭弹的机会。如果任何一个大国强军能让铁穹系统正常发挥作用,那反倒可以说是自己的耻辱了。所以说铁穹系统到目前为止,除了以色列自己在用外,就是美国拿了2套试着玩儿。当然,倒也不是没有国家动过引进铁穹的心思,但至少到现在还没有后文。比如我们的邻国印度,早在以色列实际部署铁穹系统后的第二年,便有心要采购这种武器,此后多年时间内,也陆续动过心思。但落实到实处,起码到现在还是没有正式采购。为什么呢?因为从理性角度来说,购买这种装备对印度的意义就是在平时小打小闹时,拦截住巴基斯坦方向的零星炮弹。可问题是,别说印巴边界线极为漫长了,就是两国在克什米尔的实控线都有公里,印度要部署多少套铁穹系统才有用呢?而且真到战时状态,连巴基斯坦都有短时间内投放大量弹药的能力,沿实控线部署的铁穹一字长蛇阵又怎么可以拦得住呢?与印度类似的是韩国,其也是很早便有心思采购铁穹系统,以应对北方的火箭弹威胁,但最后也不了了之。原因有三点:其一:效费比太低;其二:不利于本国国防工业发展;其三:铁穹不适合多山地带的部署。所以韩国现在试图搞国产版本的铁穹——但我们也把话放在这里,这种武器只不过是给“宇宙第一大国”的国民一个心理安慰罢了,以北方火箭弹的发射密度,根本是拦截不住的。有朋友说了,既然拦截不住,那怎么办?就等着挨炸吗?其实大国间战争(或者说正常国战)的强度极高,绝大多数情况下还真就是等着挨炸。想要不挨炸,就得先把对方能够炸人的家伙干掉,然后自己去炸别人。比如我国两山轮战期间的核心战斗其实都是炮战,想要避免自己挨炸,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越军的火炮给打哑。而在随后的海湾战争中,在美军的地面行动开始前,也是整整轰炸了萨达姆的军队38天之久,基本将对方能反制的装备都给炸飞了。在这种火力强度下,怎么防?就算把铁穹系统穿越回去,它能防得住吗?自己能保命都够呛!可偏偏在以色列这种狭小国土的环境中,铁穹系统不用面对高强度、高烈度的火力威胁,其最多只是应对日均几百枚的简易火箭弹,倒是真能起到保护伞的作用。但一旦脱离了地域狭小和对手较弱的环境,铁穹系统是没多大用的。尤其是在大国军队对抗的环境中,更是如此。所以现在除了以色列外,便只有美国买了2套铁穹系统,再加上上面我们提到的印度、韩国动过心思。最近,据说乌克兰也打算采购类似铁穹的防御系统——不是我们说话难听,如今的乌克兰脑回路真的是不正常,你面对的东乌武装和俄军,那可都是重火力化的,人家要认真了,你能防得住吗?真以为俄军手里的家伙是哈马斯的土火箭弹啊!当然了,乌克兰办的奇葩事儿多了去了,我们也就不多吐槽了。以上该说的我们也都说了,最后也给小年轻们一句忠告:千万不要觉得大国强军都是傻子,也不要总是用小国对抗的玩意去教别人做事,人家手中的大锤可多的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fz/14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