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勒斯坦 > 巴勒斯坦发展 > 相忘集84简明印度史04
当前位置: 巴勒斯坦 > 巴勒斯坦发展 > 相忘集84简明印度史04
本课文字基础稿由群主整理提供。
上线稿文字、导图由群主整理、校对、提供。
本节课音频首次上线:-3-6
导图由制作、提供记录印度古代的文献资料是非常浩瀚的!主要是两大类,其中的一类呢,叫“吠陀文献”。“吠陀文献”主要就是由四本儿经书组成的……它的核心儿是四本儿经书,叫“四吠陀”。《梨俱吠陀》又是这四吠陀中的核心!有了《梨俱吠陀》,然后才衍生出其它三部“吠陀”。
从《梨俱吠陀》第一个衍生出去的,叫作《娑摩吠陀》。娑摩是什么东西呢?是一种印度的酒!就是……喝完酒嘛,他就开始唱歌儿,所以,这本《娑摩吠陀》就是一本儿歌曲集,主要都是圣歌儿,就是……祈祷唱的圣歌儿。
从《梨俱吠陀》分出的第二本儿吠陀呢,叫作《耶柔吠陀》。《耶柔吠陀》呢,就是祷告时候儿……祭祀时候儿祷告用的祷告文儿,就……中国话讲,就是——祭祀上天用的青词儿。这《耶柔吠陀》里就是这青词儿。
《耶柔吠陀》分两部——先出现的那本儿《耶柔吠陀》,叫作《黑耶柔吠陀》;后出现的那本儿《耶柔吠陀》,叫:《白耶柔吠陀》。分黑白书。
第四本儿吠陀,就是……第一个分出起来的《娑摩吠陀》;第二个分出去的《耶柔吠陀》;第三个分出来的,叫作《阿闼婆吠陀》。《阿闼婆吠陀》呢,就全部是咒语……嗯,密咒啊、神咒啊……所有神力的,都在这本儿《阿达婆吠陀》上。
《梨俱吠陀》、《娑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这四本儿“吠陀”合称《吠陀经》!就这四本儿,是经!注解这四本儿经的呢……注解经的,就叫“书”。注解这四本儿经的,叫“梵书”。每一本儿经,有每一本儿经对应的梵书,比如《百道梵书》,比如说……嗯,注解这个《梨俱吠陀》的有《梨俱梵书》。然后呢,每一本儿经就有每一本经对应的梵书,有的吠陀经它对应好几本儿梵书。
整个梵书的结构……就是注解这个吠陀经的梵书的结构啊,它都是分三部分的——第一部分叫“仪轨”;第二部分叫“释义”……就是解释;第三部分叫“极义”。嗯……实际就是——梵书就是先解释结构,然后再解释具体的意思,最后那个“极义”呢,就是最难的一部分,就是……属于义理最深奥的。就是……梵书,所有的梵书注解吠陀的,都是这么分——第一部分“仪轨”,讲一下儿结构;然后是“释义”,讲一下儿所有的意思,嗯……一句、一句地;最后是……总结是最深奥的义理部分,所以说——在“梵书三部”里呢,最重要的那本儿就叫“极义”。它是分三步嘛!
然后,“极义”呢,它又分成很多!就是说——先是梵书去注解了“吠陀经”;然后呢,在梵书里最重要的那部分叫“极义”!但是,关于“极义”呢,又分成很多部,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叫:森林书。什么叫森林书呢?就是这些哲学家住在森林里没事儿干,自己苦思冥想写的……就,具有宗教哲学性质的书,就是《森林书》。“极义”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森林书》。
《森林书》也分成很多部,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叫作:奥义书。《奥义书》是《森林书》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印度所有的哲学流派,大部分它都是从《奥义书》来的。这《奥义书》有多少部呢?相传有一百零八部!现在确定下来的,是原始《奥义书》的,有十三部……十三部原始《奥义书》。
所谓《奥义书》呢,这个词儿现在常用啦……就是探索这个宇宙的秘密、人类的起源、天启的秘密……就是这种……就是,“奥义”的意思就是——深奥的理论,深奥的义理!就是这么……就,直面儿的意思。它呢就……因为,它是从《森林书》里来的,《森林书》本身就是宗教哲学的书,所以它(《奥义书》)就是一种对自然和宇宙的这种神学的推理。嗯……如果,这种推理推到最后,那就要推到灵魂……灵魂的性质!然后,神!比如梵天——创世主的性质……那就会推到这儿!就是说——如果是神学,推到最后一定要推到灵魂,推到“创世主”这个问题上。
在这十三本原始《奥义书》里呢,最重要的是两本儿……就是我们现在看的啊,最重要的两本儿:一本儿叫“歌者奥义”;一本儿叫“广林奥义”。这两本儿《奥义书》……为什么我们要提到这个《奥义书》里最重要的这两本儿——“歌者奥义”和“广林奥义”呢?因为这两本儿是对佛教影响非常大的书!
这就是雅利安人在这个前印度时期,两类文献中特别重要的一类,就是——吠陀经系统。吠陀经系统,我给大家总结一下儿——“四吠陀”;“四吠陀”下来,注释它的是“梵书”;“梵书”最重要的部分叫“极义”;“极义”最重要的部分叫“森林书”;“森林书”最重要的部分叫“奥义书”;《奥义书》——“歌者奥义”和“广林奥义”!十三部“奥义”,直接影响到了佛教。这就是雅利安人的一套文献系统。
它的另一大套文献系统,叫什么呢?就是……除了“四吠陀”之外,古印度文献还有另一大套!另一大套叫作——两大史诗系统。因为,这边儿是经书啊……就属于这个正规的!另一边儿叫——史诗系统。这两本史诗呢,叫——《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这两本儿史诗其实很有名的啊!我们只要一谈到古印度的文化、宗教、艺术、文学……就是谈这六部书!就是,“四吠陀”……嗯,那“四吠陀”还不是四本儿书啊……四套书!还有两大史诗。
这两大史诗,第一套——《摩诃婆罗多》。这本儿书,据说有作者啊……其实,根据历史学家考证——这个……《摩诃婆罗多》这本儿书,它压根儿就不是一个人写的,也不创作在一个时期里……它甚至不是一百年之内写的!它可能前、后涉及到四百年左右的时间……三、四百年左右的时间!三、四百年,很多人写的东西,集大成,就是这本儿《摩诃婆罗多》。它的规模呢,要八倍于《荷马史诗》!就是……它的规模比《荷马史诗》八倍还要大!
“摩诃”本身就是大的意思;“婆罗多”呢,是雅利安所有部落里最大的一个部落,叫——婆罗多部。所以这部书……《摩诃婆罗多》这部书呢,其实它是描写部落之间战争的,所以,这部史诗也叫——大战史诗!它就是说——有两个族,一个族叫这个……“班杜族”——兄弟五个;一个族呢,叫“俱卢族”——兄弟一百多个。然后,之间就是……打仗嘛!王权斗争。嗯……故事写得这个……不是很合理,但是规模很大!说这五个兄弟为了……因为赌博,先被人设局,把整个儿国家都失去了!然后,甚至被卖为奴隶,然后……各种千辛万苦!然后,最后跟这一百多个兄弟打仗,这一百多个兄弟愣没打过这五个人!最后,他又赢得了国家!就是……一个古印度版的《荷马史诗》——《大战史诗》。
嗯……《罗摩衍那》是另一本儿,就是……两大史诗的另一本儿了啊,它这个篇幅就很短啦,嗯……它是也有作者,叫作什么……蚁垤。实际是一个就是……自己妈帮自己的儿子,和别人的妈的儿子争夺宫廷权利的这么一个……一个后宫斗争戏吧……宫廷剧,就是……差不多这意思。嗯……季羡林先生最大的这个贡献,其实就是翻译了这套书——《季羡林文集》……十五卷?还十六卷?后八卷都是这个《罗摩衍那》!嗯……如果有兴趣的,可以去看啊……就是刚才我说的——古印度后宫剧。
它(两大史诗系统)的故事成型,都在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这段时间是什么呢?就是中国东周的早期……东周的早期——春秋时代!因为,中国的“春秋”是公元前年嘛,差不多就这样。在西方呢,它比《荷马史诗》晚一点儿,因为《荷马史诗》出现是在公元(前)年;印度的两大史诗是公元(前)年。就是……公元前年;公元前年。这样,晚了一百年。
两大史诗系统,它实际形成啊,就跟中国民间评书一样,它是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内容不停地添加、删减……像评书一样,嗯……整理。所以说——有人用“活着的传统”……就是,我记得看北大有一个老师写了一本儿书吧,叫《活着的传统》,来说这两大史诗,我觉得比较贴切!因为它主要都是印度的民歌儿。它(两大史诗系统)的整个儿定型……因为它成型是在公元前多年嘛……这两套文献系统,它跟“四吠陀”不一样啦!这就是民间系统啦!它在公元前、后就被用梵语正式定型了!写下了。
这两大史诗对印度的文学影响要比“四吠陀”还要大!为什么呢?因为你想嘛……它是民间传播的嘛,小孩儿认字啊……农村过节的节日节目啊……它都是演两大史诗的节目。而且,两大史诗它影响……也影响到了印度的哲学思想!我们说——“四吠陀”影响到了印度的哲学。两大史诗,就是……不光是“四吠陀”里的《奥义书》影响了。比如说——《摩诃婆罗多》里有一章“薄伽梵歌”,它就影响到了这个……就提到了两个哲学,或者说政治命题。在这个“薄伽梵歌”里呢……嗯,有人念“薄伽梵歌”啊……就不要念那个了,不好听。
就是……说——这首歌儿……就是,这一篇文章里提了两个政治命题,中国人特别喜欢!一个叫作——复杂的生活里头有和谐;一个叫作——大一统。简单地说——这个《摩诃婆罗多》,因为它是最大部族的这么一部史诗嘛,提出的两个概念就是——和谐与统一。所以说——我们中国人特别喜欢这个……这部《摩诃婆罗多》的史诗!现在有人在研究它。
公元前后,在写……用梵语写这个两大史诗的时候儿,婆罗门内部出现了一类很独特的书!这种书叫什么呢?叫“往事书”——过往的事……过往的来,嗯……就,过往的那些事。它是十八部,也是史诗格式的。“往事书”第一次系统地进行了创世纪的想象,就相当于《圣经》了啊!就是……它完整地编好了开天辟地的故事、宇宙的诞生、毁灭、循环……并且,创造诸神,并且要把诸神之间的亲属关系描述好!
大家要了解啊……这个,天上很多神,但是这个是这个的妈,那个是那个的舅……这,你得把这个亲属关系补好!这“往事书”就把这个……印度神的亲属关系都补好了!以及这个……我们说的——太阳王朝和太阴王朝的历史。
如果说“四吠陀”是古印度的经书系统,那么“两大史诗”就是古印度的神话系统。从这个……它的出现时序上看啊……包括它的故事上看啊,不恰当的比喻是说——它就相当于……不恰当的比喻啊,就是相当于《圣经》的“新约”和“旧约”。
在两大史诗诞生的同时,对应的中国这时候儿正是春秋时代!一个同样不幸的事情是——就,中国春秋时代,这个……这个百家争鸣文化是很繁荣的啊!印度的文明在这个时候也转折了,中国的文明在这个时候也转折了……它们都转恶了!就是……印度优雅的古代文明开始转恶!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我们就不讨论了……因为我们中国的文明在那个时候为什么转恶了?我们自己都没搞明白!但是,它们发生在同一个历史时代里……就是春秋时期。
在雅利安人的这个“四吠陀”的第一本儿——《梨俱吠陀》后期的诗歌里,首次提到了印度的恒河。提到恒河说明什么问题?因为他们刚进来,翻越的兴都库什山是在巴基斯坦那儿,是“五河时期”。当提到恒河,说明——雅利安人开始东征了!就是要进入印度的腹地……就是印度腹地,它开始了东征的脚步。他们是年……公元前年进入印度的,他们正式从《梨俱吠陀》可以推算的时间——他们进入……就是东征印度,向印度内部进攻,大概是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这个一百年。
这个一百年,就是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大家可能就是……我不是说嘛——“公元前”的时间,大家总是没有概念,我给大家对应一下儿啊……雅利安人东征印度内部的时候,中国迎来了它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就是……有记载的盛世!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盛世,是什么盛世呢?是商朝的“武丁盛世”。商朝有个皇帝王叫——武丁。第一个盛世,就是“武丁盛世”,就是——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
而这个时候儿,欧洲那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开始了!又一百年,迈锡尼文明就结束了。而与此同时,就是公元前年,这个……中国盛世的时候儿、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内部的时候,另一大宗教的基石——基督教的基石,在公元前年,希伯来人定居到了巴勒斯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内部,他们走的是那条线呢?他们东进……他们是沿着喜马拉雅山和恒河平原的这个边界线往前走。一路这个……放火烧森林!放火烧森林,就……开辟农田啊!他不是为了烧森林而烧森林,他是因为人口膨胀了,他需要农业。我们说——到哈拉巴文明的时候,它已经是农业文明了。
雅利安人这样儿缓慢地前进了三百年……沿着喜马拉雅山麓,到了公元前年,他们突然加速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候儿出现了铁器!就是……雅利安人从青铜器时代进入了铁器时代,东进的过程就大大地加速了!这是因为雅利安人,他在东进的道路上发现了著名的比哈尔铁矿——比哈尔铁矿是印度的著名大铁矿,露天的,非常好开采,而且储量巨大!巨大到什么地步呢?从公元前年采到今天,它还没采完!现在仍然是印度的钢铁中心。
先讲到这儿吧!我们下一讲再讲。
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典籍,是附在吠陀之后解释吠陀的一类书籍。亦译"净行书"、"婆罗门书"。大约产生于公元前10世纪下半叶。当时,古印度编纂、解释吠陀的派别甚多,各派都有自己的梵书,而留存至今仅十四、五种。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属《梨俱吠陀》的《他氏梵书》、属《娑摩吠陀》的《二十五梵书》、属《黑夜柔吠陀》的《鹧鸪氏梵书》和属《白夜柔吠陀》的《百道梵书》。内容基本有3个方面:①仪轨,即解释吠陀的祭仪和行祭的细则;②释义,即吠陀赞歌、祭词的诠释;③吠陀终极,即森林书和奥义书,阐述吠陀终极的目的。森林书与奥义书附于梵书之后,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梵书。梵书虽然主要在于解释吠陀的仪轨和词义,较少涉及哲学问题,但它们在神学上和哲学上则上承四吠陀之宗义,下启奥义书之玄门。
《梨俱吠陀》后期,吠陀教从多神论向一神论过渡,生主、祷主、造物者、原人四个大神居于突出地位。吠陀哲学家认为,这四个大神具有比其他天神更普遍的、更超越的神格。随后,四神合为一神──"原人"。原人在神学上被赋予四大神明共有的最高特征:全知全能,创造宇宙,在哲学上被理解为宇宙的本原,同时理解为宇宙的体现。
每部梵书都与四部吠陀本集中的一部联系起来,并属于特定的吠陀学派。现存的17部梵书是:梵文悉昙咒轮
附属于梨俱吠陀:
o爱达罗氏梵书(或译为他氏梵书)
o海螺氏梵书(或译为赏伽衍那梵书,又名憍尸多基梵书)
附属于娑摩吠陀:
o二十五大梵书
o二十六梵书(被认为是二十五大梵书的附录)
o歌者梵书
o耶摩尼梵书(或译为阇弥尼耶梵书,又名多罗婆伽罗梵书)
o耶摩尼奥义梵书
o赏醯特奥义梵书
o世系梵书
o娑摩术梵书
o提婆达耶也梵书
o阿尔塞耶梵书(有两个属于不同学派的版本,另一版本即耶摩尼学派的耶摩尼阿尔塞耶梵书)
附属于夜柔吠陀:
o百道梵书(唯一一部属于白夜柔吠陀的梵书,有两个属于不同学派的版本)
o迦陀迦梵书
o羯毗私陀罗迦陀梵书
o慈氏梵书
o鹧鸪氏梵书(或译为泰帝利耶梵书)
附属于阿闼婆吠陀:
o牛道梵书
《摩呵婆罗多》(一译《玛哈帕腊达》,印度古代梵文叙事诗,意译为“伟大的婆罗多王后裔”,描写班度和俱卢两族争夺王位的斗争,与《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亦作Mahabharatam,Mahabharatum)这首冗长复杂的诗歌,成型于公元2世纪。根据一种观点,要么它包含了一些很早期的科幻小说,要么它记述了那些如我们今天的军队一样拥有高级军备的人们之间的战争。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fz/12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