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帝国与殖民地的关系,为什么是现代医学诞生


《医疗与帝国》

内容简介

本书在地理尺度上横跨美、亚、非三洲,并顾及澳大利亚、太平洋岛群;在时间刻度上,自17世纪以降,横跨年;在资料取用上,参照 的研究成果和 手资料,能够回应过去研究者局限于特定区域或是特定疾病的不足。从全球史的视角,详尽分析了17世纪到20世纪中叶现代医学的诞生过程。

作者简介

普拉提克查克拉巴提(PratikChakrabarti),曼彻斯特大学“科学、技术和医学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近代医学史,著有WesternScienceinModernIndia:MetropolitanMethods,ColonialPractices();MaterialsandMedicine:Trade,ConquestandTherapeuticsintheEighteenCentury();BacteriologyinBritishIndia:LaboratoryMedicineandtheTropic()。

译者简介

李尚仁,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医学史,尤其是英国热带医学史和中国医疗传教史,著有《帝国的医师:万巴德与英国热带医学的创建》(),译有《欧洲医疗五百年》()、《老科技的全球史》()、《科伦医师吐真言:医学争议教我们的 事》()。

书籍摘录

结论全球卫生的殖民遗绪(节选)

殖民医学史的开展有两条主要的轨迹:同化与差异。一方面,从16世纪到20世纪,全球的互动与同化形塑了医疗与帝国的历史。这些出现在如非洲人-美洲印第安人-西班牙人、荷兰人-印尼人-马拉巴人-葡萄牙人-印度人、非洲人-法国人-苏格兰人等不同团体之间,观念、医学传统、药物的分享和日常互动,带来医疗、疾病理论和药物使用的混合与多样性,最终走向现代医学的形成。另一方面,这也是欧洲殖民帝国兴起的历史,导致欧洲与世界其他地方产生日渐扩大的差异,并且是医院、预防医学、流行疾病、死亡率等方面分歧的历史。当欧洲国家控制并统治大半个世界时,有些差异属于经济和*治的性质,如欧洲医疗市场和制药工业的发展,以及亚洲和美洲当地传统的被边缘化、流行病在欧洲消退而在殖民地兴起、欧洲人口增加与死亡率下降以及波利尼西亚群岛等地的人口减少。有些差异则比较是想象的或发明出来的,正如我们之前已经清楚看出,断言欧洲与热带在病理上和文化上的差异、种族特征的差异,以及西方医学与传统医学或是另类医学的差异,皆属这类想象的差异。同化与差异是殖民主义留给21世纪全球卫生的遗绪。弥平鸿沟进而在一个经济与社会不对等的世界提供平等的医疗,这个很难达成的任务成了全球卫生的使命。

19世纪晚期,欧洲在海外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扩张,其内部是相对和平的时期,这段时间疫病的威胁在欧洲急剧减少。年代之后,西欧就没有暴发重大的霍乱疫情,疟疾则仅限于欧洲的东部和南部。这主要归功于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一般医疗设施的改进。这也是欧洲民众运动与觉醒的时期,一般民众参与并主张他们对公共卫生、实验研究伦理以及生活条件的看法。然而在殖民地,这些措施是在侵略性的殖民进程、国家威权主义日益增长、现代性与文明开化使命以及大规模*事动员的情况下引进的。一般认为热带是疾病渊薮的观点也形塑了这些措施。因此,预防医学、预防接种、改良卫生及搜集人口的统计数字等公共卫生措施,在欧洲与在殖民地施行的脉络是相当不同的。

然而,这段欧洲的和平时期是短暂的。一战以及接下来流感、伤寒的大流行以及饥荒,使得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坠入人祸。战争暴露了欧洲内部的卫生危机,战争本身也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这场危机。一战导致超过万人死亡,另有万人 残障以及万人严重受伤。除了*事伤亡之外,以疟疾为首的疾病对*队造成了重大损伤,特别是那些在东线战场的*队,如英国、法国、美国与德国部队在马其顿、东非、美索不达米亚、巴勒斯坦等地,疟疾便是主要卫生关切。在巴勒斯坦和马其顿,某些时段约有一半的英国*队因为疟疾而无法行动,法国人在马其顿也有类似的受害情况。然后是年流行性感冒全球大流行,这场疫情常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因为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AlfonsoXIII)是 位受害于此疾病的显赫人物,因而在西班牙受到媒体大量报道。这场流行持续到年,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疫病之一,在全世界约有万人因此死亡。虽然战争并未直接引起流感,但*队拥挤的场所和大规模人员移动增加了传染。接下来是苏俄在年到年发生了饥荒以及伤寒流行。饥荒的原因是干旱和战争之后的*治动荡以及俄国大革命期间的内战,这导致民众流离失所和食物、饮水的短缺。饥荒、伤寒导致大量人口从苏俄移民到中欧。

战争之后,欧洲国家面临他们自己的卫生挑战,了解到这些挑战与正式殖民地乃至殖民地以外地区的状况都有关联。这时候殖民医学的经验成为关键,例如英国*府试图利用英国殖民医学专长,处理一战的疟疾危机。战争期间指派罗纳德·罗斯担任顾问,陪同埃及、希腊、加利波利(Gallipoli)的英国*队进行预防疟疾的行动。美国以及欧洲部分地区在战后采用了类似19世纪末以来在西印度群岛、非洲以及亚洲针对*热病和疟疾所施行的卫生措施、检疫做法和田野研究。

战争的结束带来国联卫生组织(LNHO)在年成立,伴随着战争出现的医疗与社会危机,促使当局理解到需要新的、更广泛的国际卫生合作。个别的会议以及零星的卫生措施似乎无法恰当地预防疾病和国际规模的流行病。提供更好的国际卫生和福利可以减少社会冲突,有助于预防未来的战争,这样的理念启发了国联卫生组织。它的 个重点是战后欧洲的流行病,国联卫生组织采取措施以阻止伤寒传播到欧洲,针对疟疾也在世界不同地方组织了由专家领导的科学调查。国联卫生组织的医疗专家也搜集并比较死亡率、死因以及营养不良的程度以便改善生活条件,特别是殖民地国家的生活条件。

然而,欧洲的经济在战时受到摧残,国联卫生组织面临需要为这些措施寻找经费的问题。这时在国际合作与普通公共卫生领域发生了一个重要事件,那就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年成立。该基金会设有国际卫生委员会(InternationalHealthCommission),稍后更名为国际卫生理事会(InternationalHealthBoard)和国际卫生部(InternationalHealthDivision)。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国际卫生部扮演了卫生国际化的关键角色。该基金会也慷慨帮助了国联卫生组织以及各国卫生行*组织的人员,开启了企业援助团体成为全球卫生一员的国际卫生新纪元。洛克菲勒基金会强调的是慈善援助(philanthropy)而非慈善救济(charity)。它把慈善援助定义为一种投资,提供的对象是*府机构而非个人,而且设下期限以激励自助而非导致依赖。基金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fz/10859.html

蒙ICP备2023004182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