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二战时上海为何能成为犹太人的东方诺亚舟谁


首席权威白癜风专家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首先我们回顾一个年的旧闻。年10月24日以色列驻沪总领事馆发起了“老照片寻人”活动,在网络晒出大批犹太摄影师拍摄的上海老照片。经过近3周努力,以色列驻沪总领事馆找到6位“图中人”。时光荏苒,当年的芭蕾女孩已70岁,气质仍然优雅;当年的1岁男孩也已58岁,和童年的模样几乎一样。

这些人物影像,来自犹太摄影师萨姆·萨泽提。他于年来到上海,此后30余年在沪拍下这些照片,片中既有中国人,也有犹太人。年,萨泽提在以色列去世。

活动中展出的照片不仅成为传达旧上海人物风情的珍贵资料,更大的意义在于它们大家激起对犹太人在沪历史的探究兴趣。

从年到年,在那个全世界大部分地区都陆续陷入战火纷飞的年代,上海收留的犹太难民多达三万余人。

上海缘何成为二战犹太人的“希望之港”,他们是如何来到中国的?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两个人,是他们直接经手签发了犹太人来华的签证,成为这部分犹太人的生命救护者,扮演了“辛德勒”的角色。

中国版的“辛德勒”——何凤山

二战犹太人来沪避难,在中国流传最广,国人常引以为傲的就是何凤山的故事。

年11月,纳粹*员和*卫队在全德境内袭击犹太人,称为“水晶之夜”,对犹太人的迫害全面升级,犹太人展开大逃亡。

何凤山年被派往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任一秘,第二年“德奥合并”后,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改为中国驻维也纳领事馆,何凤山为总领事。年7月的国际难民会议,30余国拒绝接受犹太人。何凤山基于人道主义立场,不顾驻德大使陈介反对,直止年5月回国,大量向犹太人发放签证。

当时纳粹规定,有签证才能不进集中营,可以离开奥地利。很多国家不愿开罪纳粹,未必有这个勇气大量发放签证。而且年2月,希特勒承认伪满;六七月份又禁止武器运华,撤回全体驻华顾问,中德合作旋告结束(双方直止年7月,德国承认汪伪*府才断交)。 也就是说,二战时犹太人获得何凤山签证未必来华,很多人去了巴勒斯坦、菲律宾、古巴等地。

他到底发放了多少签证,具体数目不可考,但在目前找到的签证中, 编号是年10月27日的第号,他之后一年半任期里又签出了多少,尚不知晓。可以确定的是,年末,上海至少增加了约名犹太难民。

年1月23日,以色列在耶路撒冷赫佐尔山的犹太大屠杀纪念馆,授予何凤山“国际义人”称号,何凤山的子女出席了仪式。

另一个“辛德勒”出现了

当时中国境内几个*权鼎立,除重庆国民*府,还有日占区的日占当局、年后建立的汪伪*权、同样在多国派有使节的伪满洲国*府。

曾立志抗日的青年,被俘后降敌的汉奸王替夫在伪满洲国驻德国公使馆担任书记官。据王替夫记述,他给德国犹太人发放签证是伪满驻德公使吕宜文应德国外交部要求而下达的任务,年5月至年5月共给万余名德国犹太人发放入满过境签证。

后来,王替夫在回忆时坦承,他此举纯粹执行公务,与私人感情无涉,签发数也只有1万—1万2,非媒体所说“救助3万”。

当时纳粹还没有开始种族灭绝,在美国犹太共济会请求下,同意驱逐德国犹太人赴美(不知为何不走海路而绕道陆路),并已知会苏联,苏方同意过境。该批德籍犹太人从苏联进入满洲后,据说很多人无力继续到美国,便转赴上海。

当时满洲由日本人控制,这批犹太人想要到达上海,势必要经过日本人的同意。可以判断,当时的侵华日本方面同意了这批犹太人去往上海。

王替夫和日本人为何要给犹太人大量发放签证?据说与日本人的一庞大野心有关,他们曾想在中国建立一个“东方的以色列”,以利用犹太人的资金、技术,这项任务叫“河豚计划”。关于这部分因素,我们将在后文中详细讲解。

在摩天大楼林立的上海,有一个地处边缘的角落,它曾经默默见证了数万犹太人的生存信念。它被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称为:HongkewGhetto(虹口区犹太人居住区)。这是一份难以忘却的城市记忆,是二战时犹太人的东方诺亚方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dl/7530.html

蒙ICP备2023004182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