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7585953.html读经
Reading
“有一个财主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又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浑身生疮,被人放在财主门口,要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并且狗来舔他的疮。后来那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他在阴间受痛苦。举目远远的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
就喊着说:‘我祖亚伯拉罕哪,可怜我吧!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
亚伯拉罕说:‘儿啊,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拉撒路也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倒受痛苦。不但这样,并且在你我之间,有深渊限定,以致人要从这边过到你们那边是不能的;要从那边过到我们这边也是不能的。’
财主说:‘我祖啊!既是这样,求你打发拉撒路到我父家去;因为我还有五个弟兄,他可以对他们作见证,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亚伯拉罕说:‘他们有摩西和先知的话可以听从。’
他说:‘我祖亚伯拉罕哪,不是的,若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到他们那里去的,他们必要悔改。’亚伯拉罕说:‘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路加福音16:19-31)
一
本文点睛之处
拉撒路死后为什么可以坐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财主死后为什么会落在阴间火焰里?不是因为他们生前的富有与贫穷,而是因为他们生前面对摩西与先知的话是否愿意相信。而摩西的书与先知的话正是为耶稣基督作见证,叫人仰望神所立的基督,求告他的名就得永生。
二
本文体裁分析
1、本段经文是纪实写作吗?
如果是的话,那它首先就需要目击证人。请问谁是财主与拉撒路生前的目击证人呢?再者,拉撒路死后被天使接去,又是谁目击的呢?财主死后在阴间受痛苦是谁目击的呢?当财主与亚伯拉罕对话的时候,又是谁听见了呢?是作者路加吗?显然不是。
如果仅有一个目击证人是不够的,也不符合犹太人的律法精神。可是,我们从整段经文的语境以及语法来看,找不出任何具有纪实性的线条。
2、本段经文的内容是作者路加“杜撰”的吗?
不是,路加只是将耶稣在世上的言行进行考察与记录。那么,拉撒路与财主的生前死后以及与亚伯拉罕的对话是耶稣作为目击者讲述的吗?如果是的话,请问耶稣是在什么时候目击的呢?
再者,从本段经文内容的“情境”表达来看,作者显然使用了拟人与夸张的手法进行了生动地演绎。如,“财主举目望见拉撒路”,是真实的望见的吗?他们相互距离有多远呢?阴间与天堂是否可以相互看见,甚至还可以对话的吗?
3、
本段经文从上文下理以及语法、语境、逻辑推理的角度来看,都不能视为宣告性或纪实性的文体,但本段经文应被视为耶稣所讲精彩的比喻之一。甚至,我们从其经文中也能隐约感觉到耶稣似乎不是这个“故事”的第一作者。
本故事的素材源于古埃及的民间故事。有一对父子,父亲叫撒米加摩斯,儿子叫斯?奥斯里斯。父子两人被邀请到人死后的世界去看看。他们回来说:凡在世行善的,将来就享福,凡在世行恶的,将来就受苦。
后来由居住在亚历山大的犹太人把这个传说的故事带回到巴勒斯坦地区,改变了故事的主角,本故事便成了巴勒斯坦地区家喻户晓的一个犹太故事。
耶稣显然借用了当时当地人们熟悉的一个民间故事,又改编了其中的主角与情节,并使他成为本比喻第一线的内容,那就是财主与拉撒路的故事。也就因为这个故事无人不知,所以耶稣在叙述时非常简单扼要,完全不加解释。但也有可能,这个比喻在埃及人的讲述中有着其一些较有色彩的叙述部分,在犹太人的叙述中也会有其丰富的色彩部分。
但耶稣只是用一种素描的手法进行了叙述,因为关键点在比喻的第二线,而第二线的内容才是本比喻的“目的”。
三
比喻灵训
1、今生很虚幻,来生却无比的真实
不变的永恒本体才是真实的,一切借由他而出。所谓的“存在”,相对于绝对真实本体的时候,无疑就是虚幻的存在。
今生本就不曾存在,是因为某种因素促使你出现,而又在你的出现中赋予你存在的意识。那么,这种存在感是一种意识上的存在还是真实性的存在呢?显然,当存在体不觉得存在的时候,他的存在是存疑的。
另外,当下的存在不是恒性的存在,而是一种渐渐消失的过程。面对一种渐渐消失的过程到底是存在的吗?就如,天边一片云彩,目下谓之存在,但随风渐渐消失,片刻就不在了。试问,之前正在消失的那片云彩究竟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呢?
今生,你是存在的。这似乎是你自我意识中最基本的一种意识。人生的过程中目睹的以及所拥有的都在渐渐变化中,渐行渐远渐渐归于无有。就如一艘船穿过江河两岸的时候,往往分不清到底是船在移动还是堤岸在移动。
今生不为今生而存在,今生是为来生而存在。来生是座深海的冰山,今生只是冰山的一角。这一角可以斗转星移,而那座深处的冰山总是巍然存立。
活着才谓今生,死去便为来生。在那里一切都是不变的,没有人可以跨越深渊。那坐在亚伯拉罕怀里的是一种叫做永远的安慰,不变的安慰,归家的安慰。而那落在阴间火焰里的受苦的财主同样也是在一种叫作“永远”的死亡,不变的死亡,没有结束的死亡,没有尽头的痛苦。永远的才是真实的,暂时的叫作虚幻。今生很虚幻,来生很真实。
2、今生是机遇,死后就为深渊限定
如果人类只有当下,存在就为一场悲剧。如果人类只有今生,活着就是一种不幸。今生何为?若无来生,今生不放荡便为愚蠢。若无来生,谈道德是无意义的,谈理想也是无意义,谈成功也是无意义,谈幸福也是无意义的,因为当下本身就是虚无。
为了来生,才需要今生。决定来生的是今生,今生是为来生作准备的。今生是个机遇,为了遇见来生。来生很重要,很严肃。但决定来生的不在来生,而是在今生。今生如何抉择,来生才有何方可去。今生若不为来生作准备,来生只能在深渊限定的那一边。
人生最大的责任不是修身养性,不是立功立德,不是扬名天下,不是爱家享乐,而是为来生做出严肃的信仰抉择。凡有耳的,都应当听,那听而不信的终究错过了机会。
3、生存很艰难,死亡很重大
生存是一门学问,死亡更是一门大学问,死亡的学问显然大于生存的学问。忙乎着如何生存的人们,是否也该为死亡做点准备呢?天天忙着怎么活,是否能准备点该怎么去死呢?
一口棺材,一座坟墓,就是为死亡作的准备吗?不,那还不能算作是为死亡作准备的,因为你根本就不在棺材里,也不在坟墓里,你是要去向另一个陌生的地方。思考死亡是人之学问,是哲学终极之问。这么重大的问题,你思想过多少?这么重要的事情,你准备好了吗?
4、你的兄弟们会在哪里
财主在阴间为了他的兄弟们能免遭自己的痛苦,要求亚伯拉罕打发拉撒路前往他的父家。这是阴间来信,阴间在说话。因为,财主知道自己的兄弟们和他一样在今生欢愉中虚度时光,不愿意信从摩西与先知的书。
假使有一天,你坐在亚伯拉罕怀里,看见你的兄弟在阴间的火焰里受苦。你将会如何呢?那时,你能跨越深渊限定用指尖蘸水凉凉他的舌头吗?还是等到那日,你在火焰里才想起从前的罪来?如果你是已经得救的基督徒,你的五个兄弟在哪里?
结语:今世,我们究竟是行走在生者之间还是死者之间?
精彩推荐
1、你我之间的深渊限定——财主与拉撒路的比喻(一)
2、爱,永不止息/写在林若祥先生和丁哪哒小姐的答谢宴会上
3、新春佳音/生命中,何事为美?(双语版)
东方孤雁
分享是美事,赞赏选1元!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dl/7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