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交通天下


贝多福的功能 http://www.miaozhuacao.com/mcyx/5914.html

地理上相连的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切割亦或者是其他因素的阻断完全可能成为交通上、经济上的飞地乃至绝地。

南美洲的山和丛林对于国家整合非常致命。玻利维亚曾经有一个故事,某官员要从首都拉巴斯到北部某省上任,他首先得坐铁路去智利,然后从智利坐船去巴拿马,从巴拿马到伦敦,再从伦敦到巴西,然后在巴西溯亚马孙河坐船到上游, 抵达某省。国内的交通通达度如此低下,势必导致国家对各地方的有效管控力度和整合造成致命影响,这一由自然因素造成的隔断在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均以被山脉切割成海岸、平原、山区的姿态而呈现。三个不同的板块相互隔断、相对独立,国民身份认同塑造受到阻碍。

(伊基托斯Iquitos是少有的不能以公路到达的城市之一,无公路或铁路与外界连接,对外交通完全依靠航空和亚马孙河航运,以至于它虽然距南美西海岸更近却只能从东海岸的亚马逊河口溯流而上才能到)

以此观之,从地理上看美洲国家中拉美国家没有比加拿大和美国更优越的了,如果再看综合禀赋的话,“东西两大洋,南北无强敌”的美国更是地缘上佳。但19世纪的美国似乎也将深受西部荒漠和大盆地的割裂之苦。杰斐逊时期探险家给总统写报告时就说"美国的边界就是西部荒漠,留给印第安人住就行了。"他还认为太大就有分裂的危险(雾),因为西部移民不受控制,但是这些问题统统被铁路解决了。

(通汇全国的铁路网带来的诸多便利成为了19世纪美国工业化发展的稳固基石)

铁路这条各个意义上的大动脉贯通美国东西海岸之前,加利福尼亚就是块交通和经济上的飞地,一般人根本不会去穿越西部,横亘于东西之间的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以及其中的大盆地成为了一条“不与华府通人烟”的隔离带。但有了铁路这条大动脉,美国人得以输出他们的"昭昭天命",不断向西扩张,并得以巩固对西部边疆的控制;也是铁路让美国最早整合岀全国市场,全国统一市场而非德意志邦国式的地方山头林立,使得美国在19世纪后半段的工业化进程中有了飞速发展,为下一个世纪在全球范围内的力量投射打下了坚实基础。

(东部交通主要靠运河,铁路时代到来之前美国非常重视运河网,纽约市的一个支柱就是伊利运河。)

回到我们国内,从两个视角来看:为什么要给悬崖村修路?为什么要把公路、铁路乃至高铁能铺到处铺?若单拿出给悬崖村修路一事,这里面还有一份要归于*和国家对人民全面脱贫攻坚的承诺和盟誓。但还有一点在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的每一个人居点都不应成为文首提到的“交通上、经济上的飞地乃至绝地。”如果说铁路、高铁是国家交通体系的大动脉,那么村村通的路便是末梢的毛细血管。尤其是边地村镇,在那些地形复杂崎岖,村镇犬牙交错,交通又不便的地方,守卫国土的主要方式,就是靠居民的长期定居,在这些地方修桥铺路,便是巩固对国境的刚性控制。

(这是真正巉岩不可攀,猿猱愁攀援的蜀道,新的铁天梯建成后条件才有所改善)

秦始修五尺道,五尺虽窄,可通川滇。而贞元六年(公元年)回鹘道被吐蕃彻底切断,“安西由是遂绝,莫知存亡”,直到乾隆二十四年(公元年)兆惠平天山南路,期间历经凡九百六十九年,西域才得以重回。

在前工业化时代,传统社会的经济限度之低与变迁速度之慢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拉美西斯二世(前13世纪埃及法老)和穆罕默德.阿里帕夏(19世纪奥斯曼埃及总督)在巴勒斯坦的行*速度是差不多的;汉武帝(前2世纪中国皇帝)和乾隆帝(18世纪中国皇帝)在西域面临的补给和打通交通线的困难也没有质的区别。在古代王朝的能力范围内,保持主要交通线路(官道、运河)无阻便已经是那个年代能做到的“保持对国土的刚性控制”但若连交通补给线都无法延伸过去,又谈何实控乃至于塑造成核心领土?西域失而复得,回首已是近千年,如今每一条延伸过去的公路、铁路,每一分增加的运力和力量投送上限无不在为我们的神圣领土加固着一层层的保险。

(驰道通而四海益一,走廊断而西域遂绝。交通天下则疆界稳固,阻塞断绝则国土孤悬)

19世纪的北美铁道之旅可以串连起从波士顿到洛杉矶的"前工业化时代飞地",期待掌握高铁这一响亮名片的中国能在21世纪的铁道之旅中串出一个更精彩的东亚大陆,让从葱岭到兴安岭,从漠河到腾冲的国土真正联通无碍,交汇无阻。

END

文字:朱理宸

图片:朱理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dl/5261.html

蒙ICP备2023004182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