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勒斯坦 > 巴勒斯坦地理 > 以色列之旅回忆录第三天
当前位置: 巴勒斯坦 > 巴勒斯坦地理 > 以色列之旅回忆录第三天
以色列之旅回忆录第三天,按旅游社算是第四天的行程了。
我们住的酒店是所罗门国王酒店,它有许多的连锁店吧!
我们起个大早,再靠近加利利胡的餐厅里一边享用早餐,一边享受湖边的景色,悠哉悠哉!
真的盼望住上一年半月,早餐过后,我们有匆匆上车出发前往耶利哥去,那天正是安息日,以色列的全民连老带少穿戴整齐,白色的衬衫,黑色的外套,带着黑色的帽子,迈着匆匆的脚步到聚会的地方去。
我们在路上也一边唱诗赞美,一边欣赏两边的风景,不知开了多久我们进入耶利哥城,在试探山的停车处,我们还没有下车,一些阿拉伯人围上来,口里叫着蜜枣,好吃的蜜枣。这些阿拉伯人为针对我们中国人而来的,他们将一些简单的中文,介绍我们到隔壁买东西的商店,同伴们匆匆的进去买一些蜜枣之类的土特产,我们以为这里贵,就一样都没有买,其实在这里买一点还是可以的,后来我们买这些东西地方就没有去了。有一位黑人还为我递上一套他们的服饰让我穿上一下看看,当我穿上后要我付十块美金,才知道自己真的中了圈套。
然后我们出来到停车场护栏边上远远观望试探山,试探山是在耶利哥古城西北方向,有一座海拔多米*土高山。耶稣在传道前,曾来到这里的山头禁食祷告四十天,后来就饿了,魔*就多次的试探祂,所以人们都称这山头为试探山。远看试探山,就如一座巨墙,矗立在耶利哥城外,昔日耶稣要爬上山崖,躲在山洞内禁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现在来朝圣的游客越来越多,商家也为了方便游客安装了缆车,只要乘坐缆车,便可轻松接近山顶。在山上有许多小洞,据说这是当年修士在这里苦修栖身之处。山上修道的修士最多时曾有五千人。他们各自找一个洞穴,用绳梯爬上去,贮藏一周简单的食粮,单独一人在洞穴中读经祈祷,主日时大家聚在一处吃晚饭,然后再分开进入洞穴。山上有座希腊东正教的「四十修道院」这个修道院的名字象征耶稣在此度过四十昼夜并被魔*试探。修道院建于十二世纪,已有八百年历史了,现在的是在年重建的。里面有耶稣用过的祷告石。修道院不是旅游景点,只供修士或朝圣者进入,一般人只能在山下远眺那像一条带挂在山上的宗教建筑。我们的团队没有上山,就在远处看了一下,然后就在附近的观景台拍了一些照片。
耶利哥古城
参观完试探山,我们就坐车到耶利哥古城墙遗迹,其间不到20分钟,我们就抵达耶利哥古城墙遗址附近。在附近有地下泉水环绕,城内种植了不少棕树,带给大家荫凉的感觉。老城边是一处泉水池,名曰“以利沙泉”(ElishaSpringFountain)。
以利沙生于公元前九世纪中叶时的以色列先知,是另一位伟大先知以利亚的门徒和继承人。当以利亚被神所派来的火车火马接走升天。之后,以利沙便承继了以利亚的事奉工作,他做先知约有50年之久。以利沙送走以利亚之后住在耶利哥一段日子。圣经列王记下2:19-22有一天,耶利哥城的人对以利沙说:“这城的地势美好,我主看见了;只是水恶劣,土产不熟而落。”以利沙说:“你们拿一个新瓶来装盐给我。”他们就拿来给他。他出到水源,将盐倒在水中,说:“耶和华如此说:‘我治好了这水,从此必不再使人死,也不再使地土不生产。’”于是那水治好了,直到今日,正如以利沙所说的。
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清清的泉水涌流不息,整个池水清澈到底。每一个人都用手捧着水尝一下着被治好的水泉,好清凉、好舒服,仿佛回到以利沙的年代,像那些尝到由苦水变成甘泉的民众一样。但这个泉水池其实并非以利沙泉的原始源头,真正的源头是在离此地东面约数百米处。只因为原处要进行道路和城市建设,所以人们才把泉水引到现在的地方。泉水池上筑有一小段短护墙,上书“耶利哥,世界上最早的城市”。这个称号不是吹的,而是有世界学者所公认的一系列考古证据。
撒该的桑树
参观完以利沙泉池之后,我们从耶利哥城出来,看到一棵很高大的桑树,导游告诉我们,这才是当时撒该见耶稣的真正地方。
耶路撒冷
我们从耶利哥城出来后一直前往耶路撒冷,此城以前叫耶布斯。
代上11:4-5大卫和以色列众人到了耶路撒冷,就是耶布斯。那时耶布斯人住在那里。耶布斯人对大卫说,你决不能进这地方。然而大卫攻取锡安的保障,就是大卫的城。此后大卫把它作为以色列的京都。
并更改成今天的名称——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由Jeru(城市)和Salem(和平)两个词根组成,意思是“和平之城”。他把约柜迁到耶路撒冷,并为约柜建立会幕,他还想进一步建造圣殿,却被耶和华的先知拿单所阻止。并且授命于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建造了 圣殿。
代上11:4-5大卫和以色列众人到了耶路撒冷,就是耶布斯。那时耶布斯人住在那里。耶布斯人对大卫说,你决不能进这地方。然而大卫攻取锡安的保障,就是大卫的城。此后大卫把它作为以色列的京都。
并更改成今天的名称——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由Jeru(城市)和Salem(和平)两个词根组成,意思是“和平之城”。他把约柜迁到耶路撒冷,并为约柜建立会幕,他还想进一步建造圣殿,却被耶和华的先知拿单所阻止。并且授命于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建造了 圣殿。
在主前年巴比伦人入侵,圣殿被毁,后又遭波斯等外族占领。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圣殿再次被毁,绝大部分犹太人流亡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此后的耶路撒冷一直是由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居住,直到二战后,犹太人大量从其他地区迁入,同时驱逐巴勒斯坦人,改变了当地的人口的比例。
我们在车上可以遥远看到万国教堂和橄榄山全景中间是汲沦溪,上面还有一个洋葱头的东正教大教堂。这边是大卫城的古城墙,都是考古的东西,我们坐车经过。
鸡鸣堂
我们坐车首先到鸡鸣堂,据说此处是大祭司该亚法的府邸,是彼得否认耶稣事件的发生地点。年此处建起了一座拜占庭小堂,但是在年被穆斯林入侵者所毁。年十字*重建小堂,并使用今天名称。耶路撒冷陷落以后它再度沦为废墟,直到年才重建。屋顶塑有金色公鸡。
在教堂的院子里有一个描绘彼得否认耶稣事件的雕像,雕像的柱子上一只公鸡,彼得在烤火,旁边有妇女和罗马兵丁。碑文是圣经经节:“彼得却不承认,说:女子,我不认得他”。
入口两侧的锻铁门刻有圣经题材的浮雕。巨大的五彩色镶嵌画描绘新约人物。面对入口是耶稣被绑,在该亚法府邸受审,右侧是耶稣和十二使徒共进 的晚餐,左侧是彼得,穿着教宗的衣服。天花板有一个巨大的十字型窗口,五彩斑斓。苦路十四站列在墙上,有简单的十字架标记。上堂下面是一个小堂,墙壁上刻有5世纪基督徒留下来的十字架。在教堂中间之处有护栏往下看,或者从边上往下走,就发现在一层有一个第二圣殿时期的洞穴。传统认为是该亚法府邸的位置,里面有许多的地牢,许多人相信,耶稣被逮捕后,可能被羁押在其中一个地下洞穴,人是用绳子绑起来放下去,审问时拉上来,审完后又把犯人放下来。在教堂的北侧有一条古老的楼梯,通往汲沦谷。我们在鸡鸣堂想一个平顶上远观圣殿山、橄榄山全景和血田、汲沦溪等。然后我们从这里前往马可楼。
它位于昔日拜占庭的“圣锡安”教堂遗址的楼下一角,同一建筑物的二楼,根据可追溯到4世纪的拜占庭传统,认定为马可楼,就是原先基督徒聚会场所。
徒2:1-2五旬节到了,门徒都聚集在一处。忽然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好像一阵大风吹过,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
徒12:12想了一想,就往那称呼马可的约翰他母亲马利亚家去。在那里有好些人聚集祷告。
大卫王之墓
大卫王之墓坐落在耶路撒冷的锡安山,自12世纪起就被视为以色列国王大卫埋葬的地点。紧邻圣母升天修道院。大卫王墓其实并非是大卫王埋葬的地方,而是犹太人的朝圣之地。王墓实际上就是个衣冠冢,上面覆盖着绣有大卫王星的紫红布,敬奉着几顶银制*及犹太教经卷,象征继大卫王之后的犹太国王。进出大卫王墓必须男女分道,男生需戴上特制的小帽,进去的人是不准拍照的。由于大卫王墓是仅次于西墙的犹太圣所,每天来此膜拜的教徒挤满了窄小的墓室。人们穿着传统服装,点着蜡烛诵经祈祷,脸上写满着虔诚的敬意。有很多以色列人他们把脸贴在衣冠冢上,甚至于亲吻的,可见他们对大卫的爱戴。
参观完大卫王之墓后,我们就去吃中餐,餐馆里人山人海,各国的游人云集在此用餐。
金灯台
吃完中饭后,我们就走着往哭墙的地方去,在哭墙的对面有一个罩着玻璃的金灯台,当初所罗门在圣殿中的金灯台用精金作成,这灯台的座和干,与杯,球,花,都是接连一块锤出来的,灯是长明的。神赐给巧匠户兰智慧才能,打造了圣殿所有器皿。 次圣殿被毁之后,当初的金灯台和约柜都不见了。据导游说,后来建第二个圣殿,又按圣经记载重造了各样器皿,唯独金灯台造不出来,因为是由一整块金子造成的。后来,现代人用模子的方法浇铸出来这个金灯台,摆在去哭墙的必经之路,供人观赏。照片上这个金灯台就是第二个圣殿被毁之后,根据圣殿重建研究院的研究结果所重造的 个金灯台。
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对面圣殿山上一前一后的灰色顶和金色顶清真寺,清真寺的存在也正在诉说着犹太人的悖逆。
代下7:11所罗门造成了耶和华殿和王宫。在耶和华殿和王宫凡他心中所要作的,都顺顺利利地作成了。夜间耶和华向所罗门显现,对他说,我已听了你的祷告,也选择这地方作为祭祀我的殿宇。我若使天闭塞不下雨,或使蝗虫吃这地的出产,或使瘟疫流行在我民中,这称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祷告,寻求我的面,转离他们的恶行,我必从天上垂听,赦免他们的罪,医治他们的地。我必睁眼看,侧耳听在此处所献的祷告。现在我已选择这殿,分别为圣,使我的名永在其中,我的眼,我的心也必常在那里。你若在我面前效法你父大卫所行的,遵行我一切所吩咐你的,谨守我的律例典章,我就必坚固你的国位,正如我与你父大卫所立的约,说,你的子孙必不断人作以色列的王。倘若你们转去丢弃我指示你们的律例诫命,去事奉敬拜别神,我就必将以色列人从我赐给他们的地上拔出根来,并且我为己名所分别为圣的殿也必舍弃不顾,使他在万民中作笑谈,被讥诮。这殿虽然甚高,将来经过的人必惊讶说,耶和华为何向这地和这殿如此行呢?人必回答说,是因此地的人离弃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就是领他们出埃及地的神,去亲近别神,敬拜事奉他,所以耶和华使这一切灾祸临到他们。
哭墙
经过金灯台后,我们到哭墙的广场,哭墙又称西墙,是犹太民族年来流离失所的精神家园。也是犹太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所以凡是来这里的人,无论是否为犹太人都一律戴小帽,因为他们认为,让脑袋直接对着上帝是不敬的。
在拥有0年历史的这座古城,在 的犹太人第二圣殿遗址哭墙下,祈祷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祈祷的人群中,有手拿《圣经》、背着枪的女兵,也有胡子有一尺多长、专心虔诚的犹太老人。
祈祷时男女有别进入广场墙前,男士必须戴上传统帽子,如果没有帽子,入口处亦备有纸帽供应。许多祈祷者来到哭墙前,或以手抚摸着墙面,或低声背诵着经文缅怀着民族辉煌的历史;或将写着祈祷的纸条塞入墙壁石缝间,表达他们将自己的心愿传递给上帝。历经将近二千年的风雨和朝圣者的抚触,哭墙石头也泛泛发光,如泣如诉般的诉说着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为“哭墙”。我站在哭墙唱着一首犹太人被到巴比伦后的诗歌。
歌词取自于诗:1-9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一追想锡安就哭了。我们把琴挂在那里的柳树上。因为在那里,掳掠我们的要我们唱歌,抢夺我们的,要我们作乐,说,给我们唱一首锡安歌吧。我们怎能在外邦唱耶和华的歌呢?耶路撒冷阿,我若忘记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我若不记念你,若不看耶路撒冷过于我所最喜乐的,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耶路撒冷遭难的日子,以东人说,拆毁,拆毁,直拆到根基。耶和华阿求你记念这仇。将要被灭的巴比伦城阿,报复你象你待我们的,那人便为有福。拿你的婴孩摔在磐石上的,那人便为有福。
太阳将落山的时候我们将要离开哭墙前往苦路十四站,但点来点去少了一位弟兄, 我回到哭墙前,看到这位弟兄还在写纸条,准备将他的心愿寄递给神。从哭墙回去,我们看到大街上几个男女士兵,个个全副武装。听说犹太人每个青年无论男女都要当兵,这就是真正意义上全民皆兵。
苦路十四站:
苦路十四站的详细路线
在耶路撒冷老城内,苦路是所有游客、尤其是基督徒必去的景点。苦路经过的街道墙上各写有标志。当犹太祭司长和长老合谋要杀害耶稣,耶稣被他们交给罗马的巡抚本丢彼拉多审判,本丢彼拉多并没有查出耶稣犯了什么罪,要求释放耶稣,却因着祭司长的威胁,把耶稣交给他们釘十字架。
约19:10-15彼拉多说,你不对我说话吗?你岂不知我有权柄释放你,也有权柄把你钉十字架吗?耶稣回答说,若不是从上头赐给你的,你就毫无权柄办我。所以把我交给你的那人,罪更重了。从此彼拉多想要释放耶稣。无奈犹太人喊着说,你若释放这个人,就不是该撒的忠臣。(原文作朋友)凡以自己为王的,就是背叛该撒了。彼拉多听见这话,就带耶稣出来,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铺华石处,希伯来话叫厄巴大,就在那里坐堂。那日是预备逾越节的日子,约有午正。彼拉多对犹太人说,看哪,这是你们的王。他们喊着说,除掉他,除掉他,钉他在十字架上。彼拉多说,我可以把你们的王钉十字架吗?祭司长回答说,除了该撒,我们没有王。于是彼拉多将耶稣交给他们去钉十字架。
耶稣被判了死刑,要背着沉重的十字架走过的路,被后人称为苦路(VIADOLOROSA),从起点开始到中途有14次停顿,人们把这14次停顿称为十四站。
“苦路”十四个站中其中九个是与圣经新约的记载有关,另外的五个则是根据初期教会的传说。苦路在耶路撒冷老城里绕来绕去,在跟过一次导游又参加了圣方济各会周五下午的游行之后总算基本清楚了具体线路。
苦路 站
站是耶稣被宣判死刑的地方。此地以前是罗马的总督衙门,这里现在是一所阿拉伯伊斯兰奥玛利亚中学,学校里的操场就是原来的罗马广场。在墙上钉着罗马字母“1”,表明这是 站。
站平时并不对游客开放,只是在每周五下午开放半天,平时只能从学校的窗户望出去,这里离耶路撒冷的标志性建筑建在摩利亚石上的金顶清真寺非常近。
第二站之定罪教堂:铺石
传统上认为这里是安东尼堡之所在,也就是巡抚彼拉多的衙门。方济会在这里修建这两座教堂,是因为发现了大型的罗马石板,被当做福音书中的“铺华石处”,即彼拉多坐堂的地方。
苦路第二站是,耶稣在这里被鞭打和带上荆棘冠。耶稣背上十字架的地方:
巡抚的兵就把耶稣带进衙门,叫全营的兵都聚集在他那里。他们给他脱了衣服,穿上一件朱红色袍子;用荆棘编作冠冕,戴在他头上;拿一根苇子放在他右手里,跪在他面前,戏弄他说:“恭喜,犹太人的王啊!”又吐唾沫在他脸上,拿苇子打他的头。戏弄完了,就给他脱了袍子,仍穿上他自己的衣服,带他出去,要钉十字架。
(马太福音27:27-31)墙上的经文是马太福音16:24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第二站现在是天主教圣方济各会的教堂,教堂内耶稣被判死刑并背上十字架的雕塑。我们在这里用五十美金租了一个十字架,让一位弟兄姐妹轮流着背,我们两夫妻是 个背。其他的也是先让两夫妻的先背。
苦路第三站,是耶稣背着沉重的十字架行走 次跌倒之处。在这里沉重的十字架把耶稣压倒。如今在这里是一座波兰小教堂。教堂门楣上的雕塑,展示耶稣跌倒的情景。
苦路第四站,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在这里见到背负十字架的耶稣,哀痛地上前扶持。
波兰天主教会在这里修建了此座教堂,现在属于亚美尼亚天主教会。据说里面装饰的极其富丽堂皇,因为我们脚步匆匆,遗憾没有停步进去参观。
苦路第五站,耶稣行走到此已精疲力尽无法前行,祂的一只手护着路边的墙上,在这里留下了祂手的印记。
现在这里的印记被游客摸的*亮。此后导游带着咱们继续前行,经过穆斯林区时,两边是阿拉伯人开设的商铺。我们学会跟阿拉伯人打招呼:“萨巴沙龙”即安息日平安。
苦路第六站
在第六站,一个名叫Veronica的女子勇敢地从围观的人群里走出来,用自己的手巾擦拭耶稣脸上的汗与血,据说那条手巾保存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内。如今在这里是一座小修女院。
苦路第七站,耶稣因心灵和肉体的折磨在这里第二次摔倒。如今这里是一座圣方济会的教堂。
第八站耶稣对耶路撒冷的妇女讲话。如今这里是一座希腊修道院的北墙。
有许多百姓跟随耶稣,内中有好些妇女,妇女们为他号啕痛哭。耶稣转身对她们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因为日子要到,人必说:‘不生育的和未曾怀胎的,未曾乳养婴孩的,有福了!’那时,人要向大山说:‘倒在我们身上!’向小山说:‘遮盖我们!’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那枯乾的树将来怎么样呢?”(路加福音23:27-31)
耶稣预言了将来耶路撒冷的毁灭和犹太人的悲惨命运。
周五圣方济各会组织的游行吸引了很多人参加,很多警察帮忙维持秩序
第九站耶稣第三次跌倒。它位于圣墓教堂东北的院墙外,我们在这里一起作了一个纪念主受难的祷告。
第十到第十四站都在圣墓教堂内
圣墓大教堂(HolySepulcher)
天主教会的修士
圣墓教堂内很幽暗
第十站耶稣在这里被剥去外衣。
第十一站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
壁画表现了耶稣在这里被罗马士兵钉上十字架
第十二站耶稣在十字架上死去
很多人列队、跪下触摸十字架下的基座。
第十三站耶稣从十字架上放下来。这里有座玛利亚心中插着剑的圣龛,因为耶稣死在那里,所以玛利亚的心中像是被插进了剑。
耶稣从十字架上取下后,被放到下边这块石板上,被称为“血石”,是耶稣身体被洁净包裹的地方。
很多天主教徒拿着各种礼品或者首饰放在血石上,并且口中祈祷,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天主教和新教的重大区别。身为新教的信徒会有一种不自在的感觉!
血石后方正对圣墓教堂大门的墙壁上有幅壁画描绘了整个下葬的三个过程。壁画的右部,描绘从十字架上取下耶稣,中部,描绘把耶稣放到石板上,左部,描绘下葬耶稣。
第十四站耶稣墓
苦路十四站每一站都是天主教的教堂,参观完苦路十四站后对于第十四站的耶稣墓和墓园,我更倾向于认为后者才是真正的耶稣墓。
老城共有八座城门,最主要的城门是通往雅法港的雅法门、通往大马士革方向的大马士革门、通往锡安山的锡安门,还有朝向杰里科方向的狮子门。我们 是从狮子门出来的的。
然后我们就结束了一天的路程,会酒店休息。
欢迎您加入爱的大家庭!让上帝的爱一生伴随着您!
按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dl/4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