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70年来,中国外交披荆斩棘,开拓奋进,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70年来,中国中东外交砥砺前行,风雨兼程,谱写了跌宕起伏的精彩篇章。今天,跟着副站长,用历史的长镜头,穿越时光隧道,一起去捕捉新中国中东外交记忆的7个瞬间!
一
中东,曾经一度是我们熟悉的陌生地。汉代,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双方在古丝绸之路上已“舟舶继路、商使交属”,然而近代以来却交往寥寥。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孤立和封锁。中东国家也在默默观望着这个重生的东方大国将给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
(周恩来总理与纳赛尔总统)
万隆会议堪称一个转折点。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与埃及总统纳赛尔、沙特首相兼外交大臣费萨尔亲王的会面,成为中国同阿拉伯领导人最初的直接接触,也打开了新中国同中东国家交往的大门。纳赛尔当时提出,由于西方制裁,埃及的拳头产品棉花卖不出去。周恩来总理笑着说,中国人口多,每人多穿二寸布,就把埃及的棉花全部买下来了。从那时起,两位领导人结下了深厚的个人友谊。年,埃及率先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此后,叙利亚、也门、伊拉克、阿尔及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如同雨后春笋,纷纷同中国建交。年也门王国王太子、副首相兼外交、国防大臣巴德尔访华,新 次迎来了阿拉伯 。中东成为新中国打破外交孤立、获取国际支持的重要阵地。
(毛泽东主席在杭州会见巴德尔王太子)
如今,中国同所有的中东国家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3个西亚北非国家中,已有15个同中国建立了战略或伙伴关系。迪拜、伊斯坦布尔、多哈、卡萨布兰卡……都已成为中国百姓耳熟能详的名字,而且随时可以前往,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二
年春天,北京举行了一次特殊的集会,也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外国客人。巴勒斯坦事业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亲身参与中国首都各界人民支持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民的群众集会。次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北京开设了办事处。当时的巴解组织刚成立不久,尚未得到国际社会承认,就率先得到了来自中国的宝贵支持。于是,巴解组织领导人舒凯里高兴地说:“我们来北京时是1个人,离开时是7亿人。”
(邓小平同志会见阿拉法特)
支持阿拉伯人民的正义事业,为巴勒斯坦人民主持公道。中国的支持是一贯的,坚定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巴友谊历久弥坚,中国心系中东和平,为推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所做努力,广受地区国家赞誉。中国专门设立了中东问题特使机制,5代特使接续斡旋,积极劝和促谈,为地区和平注入正能量。前阿盟秘书长阿拉比不无感慨地总结道:“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 一直支持阿拉伯正义事业的大国,也是 一直支持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大国。”
三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摄影师定格的这一历史瞬间,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年10月5日,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了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提出的“两阿提案”。拥有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庄严回归联合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76个赞成票主要来自第三世界国家,中东、阿拉伯国家贡献了沉甸甸的16票。当时的阿尔及利亚外长布特弗利卡正是“两阿提案”的主要策划者。回归世界舞台的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迅速提高,与中东国家的交往更多、范围更大,以往较为薄弱的经贸关系开始迅速发展。四年春夏之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不顾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对中国内*横加指责,并对中国进行制裁,在世界上掀起反华浪潮。在西方国家企图重新孤立中国之时,巴勒斯坦、阿联酋、埃及领导人却纷纷来访,这无异于雪中送炭般的支持,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也应邀访问了埃及、阿联酋、科威特、阿曼4个阿拉伯国家。中东方向上的外交突破,对打破西方孤立封锁、赢得国际支持具有重要意义,再次证明了中阿之间牢固的信任基础。
(30年过去了,中国与阿联酋关系已经成为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类型国家进行战略合作的典范)
习近平主席对于中阿互信作了 的阐述:“在穿越时空的往来中,中阿两个民族彼此真诚相待,在古丝绸之路上出入相友,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甘苦与共,在建设国家的征程上守望相助。这份信任牢不可破,是金钱买不到的。”
五
“大约在11时左右,我见到了萨达姆。在那年的3月初,我访问伊拉克时,曾见过萨达姆。不过,这次他一身戎装,腰上还别了一把 ,让人感到几分战争将临的气氛。差不多两个小时的会谈中,中间曾有片刻休息,那时,他才把 取下,放在桌旁。”钱其琛在其著作《外交十记》中回忆道。年8月,海湾危机爆发。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爆了中东“火药桶”。在当时的情形下,中国是 能同伊拉克领导人对话的大国。
(年11月8日,钱其琛外长前往纽约参加联合国安理会部长级会议。图为离京前在机场回答记者的问题)
钱其琛外长此次中东之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争取和平、防止战争采取的重大外交行动。他奔走于埃及、沙特、约旦、伊拉克之间,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外交的一贯宗旨,为避免战争而尽一切努力。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也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事业的贡献。”中国坚持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既坚决反对伊拉克的侵略行为,又没有完全站在美西方一边,而是主张推动和平解决,这样的做法得到了各方的理解和赞赏。六成立中阿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着眼中阿关系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抉择。年,中阿合作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及开罗举行,中阿关系从此迈上新台阶。
(年,中阿合作论坛 届部长级会议上,李肇星外长、毛里塔尼亚外长贝拉勒、阿盟秘书长穆萨共同会见记者)
春撒一粒种,秋收万颗粮。15年精耕细作,中阿集体合作之树茁壮成长。我们聆听了习近平主席两次出席部长会开幕式的重要讲话,见证了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中阿合作共建“一带一路”行动宣言》的签署,收获了*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能源、环境、新闻、民间等各领域合作的丰硕成果。8届部长会、16次高官会、5次高官级战略*治对话,论坛十余项机制建设日臻完善,架起了中阿集体合作的桥梁,为中阿关系发展提供支撑,不断注入活力。
(年,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沙特外交大臣朱贝尔、阿盟秘书长盖特共同会见记者)
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宣布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这一关系定位的提升,是双方顺应时代潮流,携手奋发进取的新起点,也为中阿关系发展翻开了新篇章。
七
年1月0日,当习近平主席乘坐的专机进入埃及领空时,埃及*方派出8架战机升空护航。塞西总统已在开罗国际机场等候,准备迎接中国 领导人来访。此前,习近平主席刚刚结束了对沙特的访问。沙特国王萨勒曼亲自陪同习近平主席参观开国国王阿齐兹的王宫,两国元首还兴致勃勃地与沙特群众共同起舞。沙特外交部官员说,如此高规格礼遇是沙特开国以来的 次。
(年,习近平主席在阿盟总部发表题为《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
习近平主席此行,先后访问了沙特、埃及、伊朗以及阿盟总部,这是中东地区局势动荡以来,中国 领导人首次访问这一地区。访问前夕,沙特和伊朗因矛盾激化突然宣布断交,习近平主席成为首位同时访问沙伊两国的外国领导人,不仅为骤然紧张的中东局势降温,更将中国同沙特、伊朗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鲜明地展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如果把70年中东外交比作一部电影,那么我们只是在不同时段随机抽取了7帧画面。赴伊拉克解救人质、瓦良格号归国、亚丁湾护航、利比亚和也门撤侨、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坚守、推动签署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等等,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挥毫展示的大手笔、大事件,还有太多讲不完、道不尽的小回忆、小感动。不妨让我们把更多故事留在心底,牢记使命,用责任和担当继续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中东外交的更多精彩。
图文来源于:中东瞭望
副站长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诚信白癜风医院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dl/3147.html